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陈建华陶艺创作展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10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土+水”陈建华陶艺创作展,即日起至10月31日在罗东博爱医院住院大楼文化走廊展出。他是农家子弟,妻子则在渔村长大,他的创作灵感来自大自然。

陈建华原本是时装设计师,最得意的作品就是订婚时妻子穿在身上的那套礼服,无奈随着时装业日趋没落,只好转行当泥水匠。宜兰天气多雨,大雨的日子没办法上工,空出来的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在妻子的鼓励下陈建华开始学习陶艺创作,起初只是玩玩土,没想到越玩越有兴趣,他沉迷在陶艺创作中。经过十五年的醉心投入,陈建华从得奖中找到成就感,近年来更投入公共造景装置艺术,颇受好评。

“如果艺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而且还能兼顾环保,那不是很好吗?”陶艺创作家陈建华手捧著作品“飞虎成双”说,这两条飞虎鱼,可以立着摆饰,也可以拿来盛装海鲜料理,如果留到子孙那一代,破了碎了磨成粉也不会伤害地球环境。

说到自己的得意作品,陈建华说,当然是泥条编织!本次展出的“福禄寿”就是泥条编织作品,不论在视觉上或触觉上,都像极了竹藤编织的质感。泥条编织费时费工,难度相当高,不但要有纯熟的编织与压整技巧,还得要天气的配合。陈建华说明,先用机器压出陶泥条,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然后把握时间将泥条在陶坯上编织;下雨天湿度高,最适宜进行泥条编织创作,干燥炎热的夏天就完全不适合了。

陈建华用泥条编织城的作品 福禄寿。(摄影:谢月琴/大纪元)

他除了能用陶泥做出藤编质感,还能做出充满金属感、仿若铜铸般的作品。陈建华创作发想源于大自然,并且坚持环保耐久,像他应宜兰县政府邀请于南方澳“鲭鱼节”中推出以陶板制成的“鲭鱼”,由于色调逼真、栩栩如生,现在是苏澳区渔会用来赠送外宾的热门纪念品。本次展出的“飞虎成双”陶盘,强调视觉与实用并重。

(责任编辑:陈玟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