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大选回顾

人气 5

【大纪元2012年11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刘菲综合报导)2012年美国大选终于在11月6日见分晓,回顾奥巴马、罗姆尼两阵营近一年来的竞选造势活动,可谓从平淡渐入佳境。回顾两位在各方面都堪称优秀的成功男人之间的激烈竞争,有不少精彩看点。

从初选到大选:罗姆尼的硬仗

罗姆尼从被外界认为缺乏亲和力、且频出口误而民调落后的情况下,以第一场电视辩论扭转乾坤,逐渐将竞选转变为旗鼓相当、难分高下的一场激战,在美国历史上也属罕见。以致对手奥巴马也在最后向对手发出祝贺,称罗姆尼打了一场英勇硬仗。
  
2012年大选对罗姆尼来说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硬仗。当奥巴马作为民主党铁定候选人顺利赢得初选时,罗姆尼却要面对桑托勒姆,金里奇和保罗挑战、历经25场辩论。尽管罗姆尼终以最高票获得党内提名,但冗长的初选辩论伤害了罗姆尼。
  
随着选举进程的推进,罗姆尼却多次曝出失言风波,7月访问英国质疑伦敦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以及伦敦市民对奥运的热情。不久,又被左翼媒体曝光在私人筹款餐会上暗批47%的美国人好吃懒做,靠揩政府油生活,得罪了近一半选民。
  
罗姆尼堪称商界奇才,当上了民主党州州长并成功举办了盐湖城奥运会,然而其信仰、富豪背景、白人精英的形象和呆板的个性令选民感到难以接近。令奥巴马民调一路领先,而罗姆尼只是“矬子里拔出的将军”,连许多共和党人都认为总统极有可能获得连任。

当政4年人气降 奥巴马讨好西裔

然而当时的奥巴马也不是高枕无忧,政府债台高筑、经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都令美国中产阶级民众心怀不满。在4年前以 激动人心的竞选演讲点燃无数人心中“希望”的奥巴马,在选民中的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只得将4年前的竞选口号“希望”改成“前进”。
  
即便在民主党票仓西裔选民中,奥巴马的威信也在下降。2008年竞选中,奥巴马曾承诺全面的移民改革,然而在4年任期中,奥巴马在移民改革上可以说毫无作为。为了亡羊补牢,奥巴马政府绕过国会,在今年6月发布暂缓递解非法年轻移民学生的行政令。

首场辩论改变选情走势
  
在8月底9月初的共和、民主两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罗姆尼和奥巴马后,总统大选正式开锣。罗姆尼此时民调依然明显落后,但随后的第一场总统辩论,罗姆尼的选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0月3日的首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会中,精神抖擞、充满信心的罗姆尼和萎靡不振的奥巴马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印象深深印在美国选民心中。虽然受挫的奥巴马在第二场辩论会上愤而崛起,以出色表现扳回一局,并在第三次辩论中保持了咄咄逼人之势,但仍然难以抗拒先入为主的规律,眼看着民调从遥遥领先变成难分上下。

奥罗代表了两条道路的选择
  
三场辩论中,奥巴马和罗姆尼从内政到外交、从两党不同的执政理念一一展开较量,其中既有精彩、幽默的瞬间,也有重复、夸大的政治宣言。
  
罗姆尼高举经济牌,誓言如果当选,要在未来4年创造1200万个工作机会,奥巴马则在未能在第一任期中兑现将联邦预算赤字减半的情况下,再发誓要在今后10年将赤字减少4万亿美元。
  
罗姆尼保证不对任何阶层增税,保持布什时代减税措施的同时还要再将税率降低20%,而通过扣除税务减免和弥补税法漏洞来弥补损失的收入。奥巴马则批评罗姆尼的计划空洞且算数不通。
  
以全民医保为目标的奥巴马医改案一直是保守派的心病。罗姆尼称在上任第一天就要开始推翻该法案,并且要恢复老年人Medicare计划的7千亿美元资金。此外,罗姆尼还要在上任第一天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将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采取强硬立场。
  
二人都称自己代表了美国未来两条不同的道路。罗姆尼重申美国应该走“小政府之路”,减少政府干预,扩大市场作用,让美国重新走向繁荣。奥巴马则辩解他不是社会主义者,而是相信每个人机会均等,美国不能重蹈布什覆辙,继续让精英阶层享有特权。

“桑迪”飓风 成大选十月惊奇
  
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一场“桑迪”飓风暂停了奥罗双方的竞选活动。飓风重创美国东海岸,造成110多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遭受停电,十万人无家可归,却也给奥巴马一个机会树立“救灾总统”的形象,使其民调立刻有所提高。
  
无论如何,长达一年多的竞选活动终于落幕,候选人在台前幕后的表现不愧让美国乃至世界民众看到了一场精彩的民主好戏。

相关新闻
美国大选 奥巴马罗姆尼各自包装“中国牌”
大选日前夜最后演说 奥巴马落泪 罗姆尼激昂
大选日 奥巴马收工打篮球 罗姆尼访选民
美伊州足球场突然崩塌 惊现30米宽天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