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未来有医院没医生怎么办?

作者:刘育志(现职台湾外科医师)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四大科是默默守护病人免于死亡的医师,他们大多不是秃头,就是白发,如此画面,以后又要谁来问津呢?”

“外科堪称即将消失的行业。”

“妇产科医师的断层,已涉及世代责任。”

“老人翁或白发翁来照顾小人翁,这是儿科困境与写实,又能维持多久呢?”

“急诊科医师能待上三年,已算是奇人了。”【监察院纠正案文】

这些现象不是危言耸听的“预言”,而是已经真实存在的景象,人力断层正持续扩大当中。二○一二年,台湾监察院认为“行政院未能开创有利之医疗环境,致使代表台湾百年来医学主流、也是台湾社会特殊的公共财之四大科及急诊科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而对其提出纠正。

外科
外科医师人力缺乏的状况早就不是新闻,经过多年,状况未曾改善,更是每况愈下。毕业后会选择外科的学生已经非常稀有,而进入外科后能够坚持到完成住院医师训练的就更少了。连大型的医学中心都招不到住院医师,中小型医院更是完全不可能。三十年前,想进到外科需要成绩优异才能挤得进去,如今,只要有人愿意报名,肯定是保证录取。

外科医师的数量过少,各个次专科更是困窘。全台湾执业的小儿外科医师仅有50名左右。

儿科
台湾十四岁以下儿童约占总人口数的15%,但在医疗进步的现今,儿童所得到的医疗资源却日渐缺乏。根据“2008台湾儿童医疗权益现况解析报告”,台湾儿科专科医师平均每人照护1,861人,与所有专科医师需照护的人数1,368人相较多出36%,是美国的四倍、德国的六倍。而超过三成的儿科医师集中于台北市,台东县、嘉义县与离岛县市儿科医师则不到1%,近四分之一县市的儿科医师平均每人照顾2,500位以上孩童,例如嘉义县4,100余人、澎湖县3,200余人。

报考小儿科专科医师的人数由二○○二年的200余人,降到二○一一年的90余人。依据健保局公告全国儿科专科医师医疗资源缺乏地区,约有三分之一的乡镇,即一百三十多个乡镇市地区没有小儿科专科医师服务,甚至部分医院因设置小儿科成本过高,而缩减或关门。医院里的工作环境恶化,使得小儿科专科医师选择到基层院所服务的比例越来越高,二○○○年时有37.8%的小儿科医师在基层院所服务,二○一一年则已经超过五成。能够提供儿科完整的门诊、急诊、住院、婴儿室、加护病房的医院已经越来越少。

在交通不便的东部地区,医疗资源更加缺乏。台东地区虽然有多家医院,却没有足够的小儿科医师来维持二十四小时急诊运作。在卫生署协调之后改采“区域联防”的形式来因应,从二○一二年八月起,该区由台东马偕纪念医院、台东基督教医院,以及卫生署台东医院轮流担起儿科急诊任务。卫生署台东医院负责周一,台东基督教医院负责周二、四、六,台东马偕纪念医院负责周三、五、日。发生急症的时候还得要先弄清楚究竟哪一家医院有儿科医师值班,不但让家长无法安心,更可能威胁到儿童的性命安全。

儿童的健康照护已面临相当严重的困境。

急诊
急诊室是医疗的最前线,为民众提供紧急医疗,对于临时病发或遭逢意外事故的伤患至关重要。急诊医师不但能做第一线的生命支持,更能协调各科医师来进行后续的处理。

台湾历年事故伤害死亡率近二十多年来有很大的改善,紧急医疗体系功不可没。一九八八年事故伤害死亡率为每十万人口约70人,二○一一年已降到每十万人口约29人。除了在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让死亡率窜升之外,大致是逐渐下降(如图)。

过去的急诊室往往交由内、外科医师来轮值,为了提升急诊医疗的品质,一九九七年开始有急诊专科医师的出现,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医疗照顾。

但在十多年之后,却出现了急诊医师离职潮。

李宜恭医师以一九九七至二○一○年健保资料库“专科医师申报记录”做分析,结果显示,当服务满十年,急诊主治医师的退出率是一般外科的四倍、放射病理科的十倍。累积了十年的宝贵经验后却选择离开,这不但是个人职场生涯的重大冲击,更是医界及患者的损失。

台湾急诊医学会理事长蔡维谋表示,全国约1,300名医师领有急诊专科执照,但实际在第一线工作的只有800余人,以目前急诊病人数量评估,至少需2,000多名急诊医师才够。以每年七百余万人次的急诊量估计,全台至少还缺1,000多名急诊医师。

当急诊医师退场,急诊室的业务又会逐渐走上回头路,改由内、外科医师轮值,对于原已沉重的工作量,更是雪上加霜。

麻醉科
麻醉科应该算是医院里较不被民众认识的单位之一,但麻醉科医师的角色可是无比重要。许多手术的进行都仰赖麻醉科医师的配合,不但需要完成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还需要在手术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征象,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台湾每年麻醉总件数约210余万件,其中有近160万件全身麻醉,需要麻醉科医师来执行。二○一一年执业麻醉科医师仅900余名,平均每位麻醉科医师每年需要负责麻醉2,000台以上,使得每位麻醉科医师需要同时照顾5间,甚至更多的开刀房,早已超出合理的工作量。更何况手术当中患者的状况是瞬息万变,术中出血、心律不整、血氧浓度、麻醉深度、各种药物之交互作用、有时血压超过200毫米汞柱,有时又会低于80毫米汞柱,时时刻刻都不能松懈,一人看顾多间开刀房将严重危害到病人安全。只要一位患者有状况,其他的患者的安全也会同时受到威胁。

台湾麻醉医学会表示,现在麻醉科医师缺额多达1,000余位,平均每四万人才分配到一名麻醉专科医师,因此麻醉手术死亡率是日本的十二倍,美国的二十四倍。

对于麻醉专科医师人力不足及区域失衡之窘况,致其与麻醉护理人员位处高风险之手术环境,频频超时、超量及超限工作,监察院也对卫生署提出纠正。

护理人力
无论在门诊、急诊、住院,或是开刀房,护理人员都是让医院得以运转的重要主力,也是让患者及家属信赖的角色。依据卫生署统计,国内领有护理证照人数为23万余人,但实际执业人数却只有13万余人,不到六成。

而中华民国护理师护士公会全国联合会于二○一二年调查,共一百三十余家受访医院中,护理人员平均缺额率为7.2%,依回报医院之缺额数推估,全国医院护理人员缺额总数高达7,000多人。

因为离职率高、招募困难,护理人力缺乏的状况逐年恶化,近年来全台各医院因为人力不足关闭病房的状况越来越多。高雄市立民生医院大减床,急性病床数由403床减至99床;台大医院云林分院因缺护士,累计关闭85床;嘉义县大林慈济医院关闭136床;嘉义基督教医院缩减39床;圣马尔定医院病床数缩减32床;嘉义长庚医院关闭116床;基隆长庚医院关闭二区病房,约94床;台北三军总医院、新光医院、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都关闭了数十张,甚至逾百张病床;卫生署台东医院则撤掉60床。

除了这些报导之外,还有更多的医院早已悄悄地缩减病房。勉强运作的便是把一个人当两个,甚至三个人用,超时超量的工作,苦不堪言,也迫使更多护士离开护理工作。

“护理人力荒”远比想像中严重许多,几乎可以用崩盘来形容。只要没有护理人员,医疗业务将会彻底停摆,医院空有病床,但患者却住不了院。

从内、科、妇、儿,到急诊、麻醉、护理,一一亮起红灯,这些皆是健康照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曾经成就了台湾傲人的医疗品质,如今这些环节却如骨牌一般接连倒下,问题越滚越大。

当“有医院,没医生;有病床,没护士”成为事实,那“有病痛,没地方医”的我们,又该如何是好?

--转载 华成图书《医疗崩坏──乌托邦的实现与幻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