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父到新好男人

人气 29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8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宋惠综合编译)你对父亲的印象如何?传统婚姻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让男主人充分扮演了一家之主,维持家庭经济及严父的角色。然而,随着妇女从家庭走入职场,双薪家庭,或者女性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时,在讲究两性平权的时代,男性也被迫必须有所改变。从成长于父权为中心的家庭中,放下威权的刻板印象,协助家务和照顾孩子的“新好男人”应运而生。

“严父”对子女的影响超乎想像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父亲是不苟言笑的威严形象,极少以言语表达对子女的关爱。子女不能过度亲近父亲,只能听其指导、教训作为处世的准则,更别说与父亲相互拥抱,表达爱意。父子间亲密情感的表露,在华人文化中是十分艰难的。然而这种严教观对子女的影响却是超乎想像的深远。尤其当子女的需求颠覆传统而受到父亲的否定时,往往可能演变成激烈的家庭革命如断绝父子关系等。

美国康州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一项长达50年跨各大洲(除了大洋洲)有关父母接纳和否定子女需求的人际研究发现,父母否定孩子的需求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最强烈且可能持续至成年。其中尤以孩提阶段受到父亲的否定影响最大。由于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角色,孩童或青少年的孩子更重视父亲的看法。即使父亲没有很多时间跟孩子相处,他的意见和行为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包含人格特质中的侵略性,独立性,正面自尊,正面自我满足,情绪反应,情绪稳定和积极的世界观。研究显示这七项人格特质和感受到父母的接受和关爱的经验有很大的关连。

社会需要顾家的“新好男人”

随着社会型态转变为工商经济体系,造就了许多双薪家庭。经济环境的改善,使得吃穿冷暖等已不再是养育的主要问题,如何开启子女的心智潜能,协助子女正常的情绪成长,成为养育的主题。过去的严父没有参与家务和子女的成长,只要负担养家的责任即可,但现在当夫妻都工作时,妻子开始要求丈夫分担家务事和幼儿照顾。社会出现了对父职关怀家庭、参与亲职的需求,所谓摩登父亲(modern father),台湾称之为新好男人应运而生。

专家预测未来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分工的刻板印象会改变,做家事的差异会愈来愈小。未来可能看到男性投入更多的时间陪家人,帮孩子看功课,喂食幼儿。女性外出工作的比例持续增加。

西方国家的情况也类似,据ScienceDaily报导,二次大战后的男性比他们上一代的父亲更愿意跟孩子们培养亲密关系,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假日时间跟家人相处。1945年后,核心家庭增加,经济发展让更多男性在心理上愿意付出更多对家庭的关心。未来,父亲参与幼儿初生,引进陪产假及子女抚养权等也可能影响政策的改变。

“新好男人”开始替幼儿换尿布

英国一项很有趣的研究,就是调查男人是否会替幼儿换尿布。1982年的研究显示,43%的父亲没有换过尿布。2000年另一个研究显示,只有3%没有换过尿布。2010年英国牛津大学国家生产流行病学小组(National Perinatal Epidemiology Unit)的研究报告指出,有65%的父亲帮忙很多换尿布的工作。这项研究说明,在近20年中,男人逐渐跳脱严父的刻板形象,表现出其掩藏的对孩子的关心。新好男人开始会跟孩子们玩,教育他们,甚至养育他们。

“新好男人”重新诠释“一家之主”

新的研究发现,相较于虎妈对孩子紧盯不舍的教育方式,父亲在培养孩子具备快乐和适应力良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社会上过于强调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事实上,一些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和母亲一样重要。专家鼓励父亲在孩子的幼年期投入更多的关爱,让孩子的成长有更明显的正向表现。

现在是个多元化的时代,不再是爸爸当家、一个人说了算的时代,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太太有自己的梦想.。新好男人要重新学习,体认父亲无可取代的角色,放下威权,除了扮演好丈夫的角色外,也应协同妻子共同抚养孩子,让孩子在来自双亲充满温暖和爱的互动中成长,以柔软的态度做一个新时代的一家之主。

(责任编辑:徐守慧)

相关新闻
Ivy“骗”罹癌父结婚 暴食激肥75公斤
理解鼓励孩子 顺其所爱所长
不景气助少子化 美生育率创25年来新低
营救钟鼎邦行动大队:钟爸爸没回家 陈云林不用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