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爱尔兰柯保罗 小店展台湾温情

人气: 2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02月15日讯】(中央社记者李宇政台北报导)爱尔兰籍的柯保罗曾云游四海,但台湾的人情味,让他决定停驻至今25年。

柯保罗(Paul Clinton)开过补习班,后来转开酒吧,盼这场所可以让世界各地的游子都感受到台湾人的温情。

柯保罗和老婆“罗姐”原本在台北市经营英文补教业,但大约5年前因为少子化的影响,加上原本就有亲戚经营酒吧,几经考虑,柯保罗夫妇决定从白天的老师、上班族,摇身一变为夜猫子,打着爱尔兰特色旗帜,以不到20坪的小店,在夜生活一级战区台北东区找到立足之地。

柯保罗从大学时期就喜欢出国增广见闻,华语地区就去过大陆、香港、台湾,最后爱上台湾的人情味,决定留在宝岛。

“我还会说台语,我爱台湾。”柯保罗用外国腔说起台语一点也不马虎。

另外一个促成开店的重要原因是,为了弱势募款的义举可以持续下去,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能有个聚会场所。

约12年前,柯保罗的台籍前妻因癌症过世,当初前妻住院,他无意间接触许多癌末儿童病患,因而起了帮助弱势的念头。

当初补习班收掉、开酒吧前,柯保罗突然对罗姐说,“那些小朋友怎么办?”为了让善行能持续下去,更增加夫妇开店的动力,至今迈入12个年头,规模已经扩大到台湾的偏乡援助物资、金钱。

至于店名“地狱厨房(Hell’s Kitchen)”的由来,原因之一还跟美国黑帮、爱尔兰有关。

罗姐透露,由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西岸就有地区叫做地狱厨房,而那地方主要聚集爱尔兰裔移民,过去是出了名的贫民窟,更是孳生罪犯的病床,诞生许多黑帮老大,加上柯保罗喜欢的一首歌名刚好也叫地狱厨房,店名也由此而生。

以“小资店家”姿态,在光复南路和市民大道交叉口立足,罗姐说,当初她花16天就找好店面、营业,这里店家没有那么密集,已经接近松山区,“客人还说,你这里简直是沙漠里的绿洲!”虽然室内店小,但有户外街道能运用,加上这里不怕吵的优势,让这里维持一定的盈余。

柯保罗和罗姐的“爱台配”可以应付老外、本土客人,加上一男一女,有老板娘在外场坐镇,尽管客人五湖四海,也让女客人放心、男客人也不敢造次。

罗姐说,她的经营策略是站在女客人的立场来经营,打造安全、舒服的环境。

罗姐笑着说,一些台湾客人刚开始看到老外站吧台还不敢进门,“但踏进门没想到传来国语的招呼声,还会说台语勒!”

“道地的爱尔兰酒吧就是这样。”罗姐表示,爱尔兰就算是300多人的小村庄也有很多酒吧,客人、店家彼此都熟识,就算是单独光顾的客人稀松平常,她就是让自己的店有这种感觉,而柯保罗的样貌,也吸引不少外国客人。

5年前毅然决然变身夜猫族,有阵痛期是必然的,罗姐自嘲说,这是一条不归路,客人希望来这边纾压、寻开心,因此面对客人的时候不能有自己的情绪,不过还好,“我就是靠嘴巴吃饭的,希望客人宾至如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