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外升内贬 外贸企业受伤命悬一线

【大纪元2013年05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万方报导)从去年10月至今年4月,人民币不断升值并持续攀新高,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由于通胀造成的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在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双重压力下,外贸企业的利润不断被“蒸发”,出口企业大面积受创,许多外贸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甚至停止外贸加工生产业务。

人民币对外升值致外贸利润“蒸发”

2013年5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开盘报6.154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082,较前一交易日继续大涨126个基点,双双创下汇改以来新高。

自去年10月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约3%,仅2013年前四个月,人民币已升值0.7%。而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2年年末计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1.68%。

频繁攀昇的汇改记录,使外贸企业的利润不断被“蒸发”,苦不堪言。

据《中国经营报》报导,在纺织行业从业40多年的三维数码纺织公司董事长曾祥表示,纺织业出口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他们公司已经停了加工贸易生产,因为人民币升值太快,纺织出口企业都亏本,不敢接单。

做了20多年礼品外贸生意的吴先生在第113届广交会上表示,人民币升值使公司利润减少了很多,现在公司只敢接3个月内的短单。即便公司提高了10%的价格,公司对今年的收益预期仍然没有信心。

“如果美元兑人民币继续升到6.0,我们公司就得关门了。”吴先生估计,国内的外贸企业能接受的美元兑人民币升值极限是5.8。

中国通胀上升致外贸企业成本增加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也对内贬值。由于中国大陆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持续上涨,出口企业的成本随之上涨,尤其人工成本是上涨最快的一环。

有家俱行业人员估计,家俱生产的人工成本同比去年上涨了三成。还有业内人士称,最近几年,人力成本每年都以10%~20%的增速上涨。

由于纺织行业无法控制原材料成本,经营环境更为艰难。《中国经营报》报导称,在中国大陆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下,近年来大量的港资纺织企业不得不外迁,外迁路线从最初的珠三角——长三角——山区,到如今的退出中国,移往越南、缅甸、印度等东南亚,以降低人民币升值、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

上述报导还称,由于人民币“外升内贬”,中国大陆外贸企业目前已临近生死线。

(责任编辑:李熙)

相关新闻
英媒:走进中国“罪恶之城”-东莞
专家称中国货币在金融机构间空转 实体经济萎缩
大陆企业债陷危局  A股1369家公司负债率攀昇
外媒聚焦:中国经济转型仍道路漫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