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态经济效益高 蟹稻共生展成果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3年07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文敏台湾苗栗报导)每年9、10月正是螃蟹黄多油满的季节,吃大闸蟹已成为台湾饕客的秋季盛事。苗栗县领先全台,首度以“蟹稻共生”技术,分别在头屋外狮潭及苑里镇设置了2块“蟹稻共生”实验田,目前大闸蟹生长状况良好,稻子也进入收割期;19日上午苗县府在头屋外狮潭举行收割记者会,邀请国人一起验收蟹稻共生的成果。

县长刘政鸿和与会贵宾展示“蟹间稻”米品(摄影:陈文敏 /大纪元)

“蟹稻共生”的原理是利用蟹在稻田中吃草、吃虫的习性,一面达成除草、防控病虫害及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苗县大闸蟹养殖协会理事长范贤达指出,头屋外狮潭及苑里镇的“蟹稻共生”田,共放养4500只大闸蟹,目前已有3~4两大,两处稻谷收成共超过4千台斤。

该协会也利用收成的“蟹稻”,加工生产成“蟹间稻”米品牌,并正式发表问市。范贤达表示,“蟹间稻”米香Q弹牙,且有机无毒。

县长刘政鸿指出,苗栗县目前二期稻作休耕农地面积高达1万公顷,“蟹稻共生”计划,可以种稻、养大闸蟹,可说是“一地双收”。 他也表示,如果今年“蟹稻共生”成效良好,县府将会扩大推广来活化全县休耕农地,也帮农友们创造新的商机。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