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正大学教授陈加屏首创音频辨识系统

人气: 9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4年07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苏泰安台湾嘉义报导)用声音分辨个性,中正大学陈加屏教授透过分析声音频率,发现声音频率与人类下意识的反应方式具有高度相关。他根据文献把人的下意识反应方式分为“米”、“一”、“井”三大类型,不同的声音频率代表着不同的人格类型。

二十世纪以前的血型、星座等工具,除了娱乐,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自我认识与生涯发展的需求,而填写问卷方式也受制于受访者的主观意识。中正大学企管系教授陈加屏首创研发用声音分辨人类下意识反应的科学方法,归纳出三种人格类型。该科学化分析方式不仅让人更了解自己,也能广泛运用在如家长教养小孩、个人生涯规划及企业甄选人才等。

“会将下意识反应以‘米’、‘一’、‘井’三个字代表不同类型,主要是因为这三种类型的思考特质与中文象形文字类似。”陈加屏教授说,如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散连结的“米”型、像一条直线般前后连贯的“一”型,以及如同棋盘般纵横交错全面涵盖的“井”型。

当初触发陈加屏教授研究的好奇心,是因为人类动态学(Human Dynamics)创始人Sandra Seagal可以用耳朵听出人的深层差异。为了证实人声与性格间的关联,陈教授花了多年时间收集资料,并自行研发音频辨识系统,收集超过6000笔的样本,信效度可达8成以上。

在应用上,可根据不同的人格类型,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陈教授便举例说明当老师教导“米”型的学生时,可激发学生的创意连结,给予较弹性的发想空间,而在面对“井”型人时则可利用图表呈现全局的概观。此外,企业上也不乏运用案例,陈教授表示,曾有南部某钢铁厂为了提升彼此沟通成效,公司主管带领员工一起接受检测与事后的教育训练,该公司主管做完测试之后更直呼:“太诡异了!我内心的声音它居然知道,这是用来对待重要客户和自己人的知识。”

“一开始进行这项研究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人抱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骗人的玩意。”陈加屏教授说,所幸多数台湾人抱持开放态度,给予友善的鼓励与支持。虽然陈教授在初期收集样本时受到一些怀疑的眼光,但随着资料收集量增加及准确性提高,让更多人感受到该研究的实际帮助。

历经五年以上的时间,陈加屏教授研发的音频辨识系统也已开始进行“商业运转”,在台北、台南、高雄都有代理商负责拓展与设立检测中心,甚至有些心理咨商师与陈教授合作。陈教授谦虚的表示,将持续增进该系统的效度,并希望打破录音环境的限制,期望未来能透过智慧手机即时录音辩识,或是整合机器人,透过“听声辨型”的方式,让机器人依不同的人格类型,提供更人性化的人机互动。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