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教授均龄老化 创新动能受冲击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孟汝台北12日电)国研院政策中心研究发现,台湾近年来大学教授年龄结构因高教扩张及少子化,产生不稳定现象,建议政府应采取调整生师比、加强推动外籍生源及实行弹性退休计划等措施。

国家实验研究院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上午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师资员额成长接近停滞,补进年轻教授人数有限,台湾整体教授年龄老化,恐对大学创新研究动能产生冲击。

国研院院长罗清华指出,人才布局不能等看到问题才调整,现在开始调整就有点嫌晚,尤其因为台湾目前博士出路不佳,台大博士班招生报名人数遽减,相关问题应及早解决。

政策中心政策研究组助理研究员张于绅指出,2004年时,台湾大学教授主要年龄族群为40至44岁,50岁以下教授比例占全部教师的77.6%;但到2013年主要年龄族群转为45至49岁,50岁以下教授比例降至56.4%。

她表示,台湾日益严重的少子化,也使18岁人口数逐年下降,影响大学生人数,虽然2013年仍有103.5万人,预计2015年会开始下滑,推估2018年将仅有96.1万人,2023年将再降至74.6万人,且会一直持续至2029年,“届时大学生将只有2013年的60%”。

如以同受少子化影响的韩国观察,张于绅指出,韩国和台湾相同,全体及正教授都呈现近10年老化的现象,但韩国副教授年龄结构比台湾稳定,反观台湾副教授在10年老化5年,且44岁以下的助理教授在过去10年比例显着下降。

为解决大学教授年龄结构问题,张于绅建议,政府应采取调整生师比、加强推动外籍生源及实行弹性退休计划等措施。

她说,台湾目前的生师比为21.6,希望逐步调降至16.2(美国生师比),并强化扩增外籍生源,以维持大学教授需求量稳定。

张于绅指出,大学教授的职缺如客满公车,退休成为唯一流动的原因,政府应提供诱因,促成资深教授提早退休,或推动阶段性退休计划,以加速新陈代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