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纽约历史博物馆重现华人移民史

人气: 9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4年09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任倩雪纽约报导)9月26日,在曼哈顿上西城的纽约历史博物馆(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 开始举行“排斥与包容”展览,记录了从中美贸易开始、排华法案兴起,移民法案修改至今,华人移民先驱争取权益的过程。展览通过历史档案、文物,史料,互动 电影等,生动地展现了200年的华裔移民历史。

独立战争后 中美贸易开启

由于美国在独立战争中耗资巨大,新政失去了与英国通商的机会,这刺激了美国对中国货物的需求,促进了美国与中国的通商。1784年,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Empress of China ) 的商船从美国出发,越过好望角,抵达中国广州,从中国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美国政府对这些进口商品征收关税。

华人以“纸儿子”身份来美

《排华法案》由美国总统阿瑟(Chester A. Arthur)于1882年签署,限制华人移民进入美国。当时允许进入美国的只有学生、外交官和商人,一些华人就通过花钱购买“纸儿子”(Paper son) 的身份,成为所谓商人、外交官的儿子。这些移民从Angel Island 进入旧金山湾区,有的来到纽约,到华埠的餐馆、衣厂、洗衣店工作。
  
根据美国法律,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不受排华法案限制,一些商人回家省亲,回来就称自己在中国又有了子女。这些子女就可享受公民权益,未成年前到 美国后即可成为美籍公民。美国历史上著名的 “美国诉黄金德案”(United States v.WongKim Ark )联邦法院判黄金德胜诉,开启了公民权的先例。
  
26日来博物馆参观的曾女士 (Judy Leong) 在纽约出生,她的父亲就是当年以纸儿子的方式来到美国,最先抵达旧金山的Angel Island,后移居纽约。她说,新移民法通过后,她父亲获得了法庭的命令(Court order) 把名字改成原来的姓。回顾历史上的《排华法案》,曾女士说:“在历史上有歧视移民的法律,美国当时让很多劳工进入,但是并不给他们完全的权利。”
  
曾女士的女儿在长岛市的一所中学读书。学校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是课后到博物馆收集资料,做有关“美国诉黄金德案”的调研。通过查阅博物馆的资料,她了解到:“1882年总统阿瑟(Chester A. Arthur)签署了“排华法案”,对移民产生很大影响。在“美国诉黄金德案中”,黄金德是移民的孩子。他曾回中国,之后再回美国时,就被拒绝入境。而宪法第14修正案说他是美国公民,因此黄金德赢得了这个官司。”

旧金山唐人街。(任倩雪/大纪元)

大火烧毁所有出生证明

陈柏英(音译)的孙女名为 陈雪媚。 陈雪媚一家三代的移民故事以漫画形式呈现,折射早期移民来美后的生存状态。陈雪媚的一家现居住在布朗士(Bronx)。1906年旧金山的地震引发大火,烧毁了市政厅大部分的政府文件和资料,包括所有华人的出生证明。
  
陈雪媚的祖父就借到移民局填写资料的机会,修改自己的出生地为加利福尼亚,因此成为美国公民,改变了全家的命运。陈雪媚的父母随后于国共内战时,逃到美国,而后到纽约的中国城,分离九年的一家人终于团聚。

排华法案废除

由于《排华法案》利用身份证控制移民人口流动,华人不能入籍、不能和白人结婚,一直生活在阴影中。华人多在餐馆、衣厂、洗衣店很辛苦的工作,很怕到公共场所,因为怕曝光他们的身份。
  
华人内部也通过组建互助协会开展 一些娱乐活动。博物馆的一张油画展示了当时露天戏院在纽约华埠盛行,华人在宰也街(Doyer Street ) 观看露天粤剧的情景,吸引不同族裔的人驻足观看。据统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城中只有1/4的华人在华埠居住,在洗衣店、餐馆工作的华人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194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法案取消了《排华法案》,中国人可以移民和入籍,但每年有名额限制。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案”出台,取消了入籍国别配额。

责任编辑:赵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