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景气差 台国内外职缺仍创新高

人气: 349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6年04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蓝悦真台北报导)104人力银行统计,今年3月的工作机会数有68.1万个,整体比上个月增加6%,其中以传统制造业的“金属机电制造业”增加约8,400个工作机会为最多,其次为“一般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业”,增加约6,800个工作机会。有饭店业者表示,国内科技业与服务业最缺乏人才,但长期以来的供需失衡,以及整体国民所得没有提升的情况下,导致产业缺人却招不到人,而国外薪资条件或是调薪幅度比台湾好,因此造成人才外流的现象。

虽然中央银行在最近的理监事会议3度降息半码,显示台湾经济景气并不乐观,但104分析数据,景气指标为近7个月以来最接近正向的月分,其中“电子制造业”一反过去几个月的悲观态度,对3月的景气表现乐观,而随着面临热络消费及旅游旺季的尾声,“一般服务业”对于景气态度转换得较为平淡。

进一步了解原因,企业表示原有业务扩大规模或新业务拓展需要人力的比例则有明显提升,而“传统制造业”及“一般服务业”的征才招募原因以填补离异人员空缺的原因上升最明显,显示此两产业年后的人才出走潮对于人力运用影响甚大。

今年1月整体台湾工作机会数为62.4万、海外1.7万个,共64万个工作机会,104资讯科技副总经理陈力孑说,很有意思的是,这可预判有大量的产业需求,企业不好裁员会是最快,景气好就会招募人才预先做准备。

海外工作要考量自身适应力

除了在国内工作外,陈力孑说,想到海外工作除了要考量薪资(合并考量外派津贴、汇率、税率、当地物价等),还要考虑自身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和忍受孤独的生活自理能力,移动异地的行动力,以及自身对于外地文化和多元族群的包容能力。

今年海外有1.7万个工作机会,其中,有1.1万个工作机会在中国大陆,占比超过67%,年增3.4%。陈力孑分析,可见企业招募人才在大陆工作需求也是增加的,但是在中国大陆的职缺刊登者主要是外商、台商,以做跨市场的经营。

但海外工作不是只有中国大陆,陈力孑鼓励,可往东盟国家发展,从数据上来看,东盟工作机会数今年增幅有8.4%,且每年持续成长,但海外工作整体总量看起来是上海居冠,其次是东南亚越南、东北亚日本。

今年初统计共3.6万人次找中国工作,占全体海外寻职人次的51%;找其他亚洲工作的共1.8万人次、占25%;找美欧非等其他海外工作的共1.7万人次、占24%;到中国大陆找工作的比例下降2.9%,东盟国家增加2.4%,美国、欧洲、非洲等海外国家增0.5%。陈力孑分析,虽然重心有往东南亚、其他国家移动,但中国大陆找工作比重占51%、有3.6万个人次,陈力孑坦言“风险非常大”,这显示台湾人习惯挑一个自己习惯的市场去延伸工作价值,并非是挑战、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许多人会选择到中国大陆工作,是选择了同文同种的优势,语言与生活环境相似,造成了求职者到中国大陆意愿较高,但是到中国大陆工作,并不只有同文同种的竞争,还有许多外商到都市设点,以上海为例,有1千名的芬兰人在上海市,形同1千个家庭在上海生活,一些国际企业外派会把全家搬迁作为首要,是跟全世界的人才、企业作竞争。

台湾企业在中国大陆的评价并不好,公务机关、陆企、欧美、新加坡、香港的外商才是排名较前的理想工作。陈力孑分析,在过去20年的经验中,并没有看到台湾企业成功复制,反而是中国大陆趁电子商务崛起,发展出一套内需的商业运作法则,虽然台湾的市场、薪资成熟,变动不大,但人才与中国大陆差异性不高,除了台湾企业会爱用自己人,相对陆企也会偏“本地人”,在看到有51%的人想到中国大陆工作,在上海薪资为人民币6千元(新台币约3万元)的情况下,建议东盟反是个机会。

104:
台企无回任制 外派工藏危机

在景气不好的状况,遇到公司有外派的机会,大多数的人才会因为薪资加给的因素外派到别的国家工作,但是外派除了薪资较佳之外,当地的生活补贴、住宿并没有比一般外商公司好。根据104人资学院〈2015~2016台湾地区薪资福利调查报告〉,42.9%企业明订员工外派时间,平均外派2.7年,其中,三成七企业外派3年以上;另有逾六成企业没有回任制度,这代表年资、劳健保都没有保障,企业主希望去那边表现好就待着、没有留退路,因为中国大陆市场竞争激烈,表现不好就得自行寻找工作,派外人员应该考虑海外工作期满之后的就业风险。

陈力孑说明,企业提供外派员工最常见的津贴以返台休假与机票补助(84.4%)最多,其次是外派津贴(80.3%)、住房津贴(78.2%)。但从数字上来看,企业送员工去中国大陆、越南,并没有好的配套措施,不管在薪资报酬或是管理制度,都对外派员工没有保障,台湾企业在同文同种的概念下,认为给员工的诱因不用太多,较注重津贴式的管理,反而国际企业会把全家搬迁作为首要,最大的是保险费、教育津贴、交通津贴。◇

104资讯科技副总经理陈力孑说,到海外工作除了考量薪资,还要考虑自身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忍受孤独及包容其他文化等能力。(撷自104人力银行官网)
104资讯科技副总经理陈力孑说,到海外工作除了考量薪资,还要考虑自身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忍受孤独及包容其他文化等能力。(撷自104人力银行官网)

责任编辑:芸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