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论金门与冲绳文学 解析冷战庶民生活

人气 41
标签: , ,

【大纪元2017年04月29日讯】由“哲学星期五”主办的2017年首场“顶大访问学人学术论坛”,演讲邀请到在哈佛大学访问研究的中兴大学朱惠足教授,以“翻译‘冷战’:冲绳与金门的语系文学”为题,探讨同为军事岛屿的冲绳与金门,两地文学反映出冷战时空背景下市井小民深受军事影响的生活,解析这特殊的历史与地理背景,文学创作者如何透过文字表达军事岛屿的特殊性。

朱教授首先以美国总统川普外交顾问建议将日本冲绳的美军基地移至台湾的新闻为引言,带出冷战背景下,美军在日本冲绳设立军事基地的历史。

接着朱惠足解释冲绳与金门同为军事岛屿,地处边陲,同样具有无法归属于哪一个国家,却是与他国接触最前线的共同特性,两地也因此发展出不同于主流中心的文学语系。

对于日本东京居民而言,生活中并不会见到美军,因此觉得随着冷战结束进入“战后”时代,然而冲绳因美军基地长期驻扎,冷战对于冲绳当地居民而言,并没有结束,仍然持续中,而美军享有的治外法权,也使冲绳居民承受大部分日本遭受的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压迫。长期下来,引发冲绳居民近年反对美军基地的抗议活动。冲绳文学家又吉荣喜及崎山多美透过他们的作品深刻与写实地刻划出冲绳居民的心境与生活样态。

而位于两岸军事前线的金门,也与日本冲绳有相似的特性,民众的生活与战争、军人密不可分。朱惠足从两位金门作家作品:黄克全的《四个故事》及吴钧尧的《破》,介绍金门的特殊文学性。

黄克全的作品中,透过父亲叙说国军误认他是间谍而遭审问与疑似刑求的4种不同细节故事,反映出金门居民深受战争影响的恐惧及心理创伤。

吴钧尧则透过主人翁的回忆,以妯娌互斗、军人役男与金门女性的情欲流动及邻里女鬼传说等双重寓言暗喻两岸从军事对抗的紧张情势,到台商赴中国大陆投资的经济交流等现实。金门则随着两岸政经关系的改变,从战事的前线,摇身一变成为经济交流的后门。

经过朱惠足精彩丰富的解析分享,听众踊跃提问关于台湾主体性、金门年轻一辈文学作品、方言在文学的表现方式等问题。朱惠足坦言,不管是冲绳或金门的文学界都出现断层,目前较少有年轻一代的冲绳与金门文学家。关于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方言如实地显现当地居民生活形态,但也形成翻译成其他语言上的困难,朱惠足认为这是一种不可翻译性,如她尝试将冲绳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作品中的冲绳语以台语译出,但冲绳语却变成了台语,阅读上仍感到怪异。

在问答中,也有听众分享自身想法与讲者交流。这名听众认为或许台湾可以思考如何运用软实力,在包括日本与中国,及新兴东南亚国家的东亚下,发展台湾特色,让世界看见台湾。而语言也可以是世界认识当地族群文化资产的通道,因为接触到当地族群文化,而吸引更多人学习当地语言及认识更多当地文化资产,成功将当地族群特有的文化推广到世界。◇

责任编辑:冯文鸾

相关新闻
新书《冷战简史》警示共产专制威胁尤存
德政府吁民众贮存食物饮水  冷战来首次
震慑俄国 北约将增兵东欧 冷战后最大规模
乌克兰“爱的隧道”冷战工事变浪漫地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