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消费者意识抬头 美基改马铃薯再叩关

2016年38位中兴大学EMBA校友成立的创投公司,首件投资案即是拥有农业生技技术、由兴大生命科学系学生创立的公司。(黄玉燕/大纪元)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7年08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黄玉燕台湾台中报导)美国进口的“基改马铃薯”,明年有希望叩关成功,“基改食品安全吗?”再掀话题。消费者意识抬头,包括麦当劳等大型的连锁业,在第一时间表态,不会使用基改马铃薯作为原料,那么一般小市民,在价格考量下,究竟买还是不买?

面对国际消除贸易障碍的压力下,下一波基改食品的开放时间,估计也不会太远,而主管单位食药署则强调,会做好上中下有的把关,若有“基改苹果”申请进口,也会放在欧美都开放之后,不会让民众成为白老鼠。

近期发表“微生物工程”不比基改效果差、现任中兴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认为,政府现在该做的就是把法规做好,把管制标准及标签做好,让消费者去选择,譬如有机要100元、基改30元,就让市场机制去运作;他说,“就像美国车可以进去日本,但民众不买。”

台湾基改运动 推动“标示”强制入法

台湾进口基改食材行之有年,2000年前后,美国进口的黄豆、玉米,就有一半是基改品系,而美国进口量又属大宗,因此台湾吃基改食品已有十多年,但一般民众多数并未听过所谓“基改”这个词。

直到2011年底,台湾无基改推动联盟揭露“台湾餐桌上的黄豆,有 90%是美国猪只吃的基改豆”,指出台湾人吃的黄豆大多是基改饲料级的,进一步揭发进口黄豆的内幕;至此,消费者基改意识逐渐抬头,民团发起“我是人 我拒吃饲料级基改黄豆制品”连署行动,社会酝酿一股反基改食品的氛围。

在消除国际贸易压力下,基改食品恐陆续进入一般传统市集。(黄玉燕/大纪元)
在消除国际贸易压力下,基改食品恐陆续进入一般传统市集。(黄玉燕/大纪元)

在这样的氛围下,经田秋堇等多位立委的推动,将基改食品于2014年2月正式纳入《食品卫生管理法》规范中,明文要求基改食品不论包装或散装,皆需强制标示;也就是透过立法,要求政府不能随同美国的“实质等同”原则,认为只要审查通过就与传统食物一样安全,而是必须采用与欧盟、日本相同的“预警原则”机制。

学者论战:基因改造是否等同传统育种  

基因工程技术引发产官学界论战与大众疑虑,台大化工系教授林基兴认为,“传统育种就是基因大改造,若质疑近代基改,更需质疑传统作物与食品。”,因为“台湾水果作物享誉全球是来自拥有优良的杂交(interbreeding)技术”。

长期致力反基改的学者、台大农艺系名誉教授郭华仁则认为,传统育种虽也是人为的干扰,不过其基因组合的改变,都是透过自然的交配方式得到的,若发生突变,也是农作物自己的基因在突变;反观,基改技术就不是透过自然力量可以得到的,都需要把细菌或病毒的基因转到农作物上,这是基改食物可能不安全的根本原因,因为传统育种不可能做到这样的改变。

此外,根据2014年修订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第三条对基因改造的定义中,并不包括传统育种、同科物种之细胞及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诱变、体外受精、体细胞变异及染色体倍增等技术;郭华仁指出,这也说明了,基因改造与传统育种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研究基改作物10多年,中兴大学植物病理系教授叶锡东指出,只要将基改的所有规范,一样样建立起来,就相对安全;但台湾研发的基改作物,面临着严厉管制,目前尚未核准种植任何基改作物在台湾推广种植,实验室研发十多年的基改木瓜,只能寻求其他国家。对于台湾不能发展基改技术,却允许基改食品进口,另有学者认为,这无异是放弃国际大好商机。

基改大豆农药残留率高 比照稻米标准呼声起

台湾进口黄豆的农药残留允许值为10ppm,相较稻米仅0.1ppm、毛豆0.2ppm,对此,郭华仁提出合理怀疑,认为这样的标准是“方便让业者进口”,因为从食药署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抽验100批进口黄豆中,有一半除草剂嘉磷塞含量在0.3ppm到6ppm间。

郭华仁指出,美欧基改黄豆嘉磷赛残留标准为20ppm,但饮食习惯东西方大不同,欧美人士不会把饲料黄豆拿来吃。日本一年进口300万公吨黄豆,其中做豆腐、豆浆、味增、酱油的食用黄豆,必须是非基改黄豆。台湾和日本习惯一样,卫福部应该重新检视进口基改黄豆农药的残留容许量。

台湾每年进口黄豆超过270万公吨,其中近98%都是基改黄豆,主妇联盟则要求进口的食用黄豆,嘉磷赛残留量应要降到和稻米、或毛豆一样。

对抗基改食品 催生台湾黄豆复兴运动

睽违50年的本土黄豆,在一片食安声浪中,看见复苏的契机。但是台湾地狭人稠,气候湿热,不时传出农民种植的黄豆因为一场大雨全军覆没,加上长期依赖进口,相关的机器设备还没完全到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本土黄豆价格高出进口黄豆1倍;有豆农就反应,大厂用国外基改大豆行情衡量收购价,若扣掉政府补助,开出的价格比种植成本还要低,影响农民种植意愿。

基于以上原因,台中市府为鼓励农民勇于转作非基改大豆,采契作方式,加上加码补助每公顷一万元,明确保障农民的收益。海线农民在第二期稻作后,转种非基改大豆,还发现农药的施用减少了,多方衡量下,加入契作大豆的农民越来越多,日前经农会安排,多款豆制品已成功打进全联通路,在地品牌品知名度逐渐打开。

在市面上一片叫好“非基改豆腐”的呼声下,现在连传统市场也开始贩售。消费者意识抬头, 在价格与品质上,越来越多民众愿意选择安全大豆。因此,未来在台湾以主打“非基改、新鲜,走食品等级”的小包装原豆,抢攻家庭豆浆市场,被视为较有机会的活路。

创投新标的 台湾农业科技大军悄然成形 

尽管“基因改造工程”被消费者严格检视,但近年来台湾创投资金在生技部分,逐渐从医药转向农业,政府及民间筹组“农业科技基金”涌现,2015 年5 月有6 家农企登上兴柜,占生技医疗( 含农业科技) 类股22 家的27.3%,IPO 市场上,一支农业科技大军悄然成形。

2016年由王品集团前副董王国雄号召,38位中兴大学EMBA校友成立的创投公司,首件投资案即是拥有农业生技技术、由兴大生命科学系学生创立的帝霖公司。投资案在今年6月中旬举行发布会,王国雄说,萌芽中心是来发掘明日之星,公司技术独步全球 在幼苗时就投资她,希望可以长成大树干,未来可以成为台湾又一大的生技公司,他并当场宣布投资帝霖公司500万元。

兴大生科所研究生、蒂霖公司执行长杨佳慈说,黄叶病已被世界称为“香蕉癌症”,公司特色在于利用学校老师所开发的香蕉种苗,透过和香蕉研究所的合作,前进菲律宾进行试种,期待这项技术在其他地方也能被发扬;而香蕉在政府《5+2》产业计划中也是新农业项目,被列为重要的农业发展,目前已在白河签下200公顷的契作,让有农业科技技术的青年可以进驻。

责任编辑:罗令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