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兵仙韩信故事系列(1)

少年韩信志存高远

作者:柳笛

被誉为“兵仙战神”的韩信,无疑是楚汉争霸时期响当当的主角。他在五年之内,襄助汉室打天下,终结秦末群雄纷争的混乱局面。都说乱世出英雄,韩信的出现并非偶然,他从少年时期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言行和志向。

最早记录韩信事迹的,自然是年代最接近的《史记》。作者司马迁,为更好地了解这位大英雄,曾亲自到他的故乡淮阴县打听他的故事,因此记录了韩信少年时许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史记》一上来就说韩信做平民时,既不能被选为官吏,也不能做买卖养活自己。他家中一贫如洗,只能去别人家蹭饭吃。这样一来,乡邻都很厌烦,他的名声也不好。一个在外人眼中游手好闲的韩信,怎么和那个军事天才画等号?

从后文的细节来看,韩信虽然穷,却随身配戴宝剑;后来打仗时,也能畅谈兵书兵法。 剑是贵族身份的象征,而且在那个以竹简、丝帛作书籍的时代,教育、读书都是贵族专享的稀有资源。那么我们可以推断,韩信是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子弟,才有机会饱读兵书。以韩信的智力和能力,随便做些工作就可以解决温饱,那么他蹭吃蹭喝之后,一天下来都在忙些什么?

答案就在他的军事天才上。古时候的贵族接受严格教育,对天下问题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少年韩信目睹秦末的动荡,一种为国为民的使命感,让他有了平天下之志。然而,研究兵法、判断天下大势,都是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的。韩信宁可吃闲饭,也不去想办法维持生计,或许是为了更专注地去做这些事。

韩信彩像。(公有领域)

而其它故事,也从侧面显露出韩信的骨气和心志。他原本一连几个月在南昌亭长家吃早饭,亭长的妻子不乐意,耍小心眼故意提前做饭,让家人在早上一般人还没起床的时间,就把早饭吃完。这样,韩信在吃饭时间到他们家,就没有吃的。聪明的韩信当然明白怎么回事,却不动声色离开,从此再没去过他们家。

没有了吃饭的地方,韩信只好去城外钓鱼。恰好河边有位洗衣的老妇,看韩信面有饥色,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直到老妇人完成清洗工作离开。韩信对她十分感激,并许诺:“日后我一定重重报答。”老妇却生气地说:“大丈夫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还指望你报答吗?”她却不知道,落魄的韩信敢这么说,是因为他心怀大志,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众人的不理解,逐渐变成欺凌,韩信也遇到更大的考验。一天,有个年轻的屠户,在集市上拦住他的去路,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配戴刀剑,其实内心是个胆小鬼。”他又当众羞辱韩信:“你如果不怕死,就一剑刺死我;否则,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双目直视,看了他半天,最终默默匍匐着钻了过去。在场的人都嘲笑韩信的懦弱。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成全汉家四百年江山。(大纪元)

韩信真的懦弱吗?当建立军功封王后,韩信回到家乡,专门找到那个屠户,授予官职。他告诉乡人:“难道当初我不能杀了他吗?但是杀了他也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所以我一直隐忍着,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一个“忍”字,正是韩信性格中最大的闪光点。因为忍,他能放下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因为忍,他能淡看他人的谩骂和侮辱;因为忍,他能坚持志向。最终,只有韩信成为了把握历史走向的大将军,开创汉室四百年基业。

当地人还告诉司马迁,穷困潦倒的韩信,很早就表现出不一样的志向。在母亲去世时,他穷得没钱发丧,却为母亲选择一块高大宽敞的墓地。那片土地大得足够变成容纳一万户人家的城镇。韩信这是预见自己封王封侯的未来,才提前做的准备吗?

唯有专注,才能不断进步;唯有坚持,才能最终成功。当不被人理解时,当生活没有着落时,韩信依然坚持他做的事。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功业。在人生的最低谷,他却和理想越来越近。(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史记》)@#

点阅【兵仙韩信故事系列】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