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植物亦非无情 科博馆“草木一见”特展

李家维董事长(右)拨弄含羞草,让孙维新馆长(左)亲自体验被电到的感觉。(赖瑞/大纪元)

人气: 185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1年03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赖瑞台湾台中报导)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植物园自3月11日起展开“草木一见”特展,这是科博馆首次尝试展示兼具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当代艺术创作,借着你我都熟悉的含羞草作为作品中的互动植物,将生物讯号透过传感器,转化为人类可以直接感知的痛觉、听觉及视觉等体验,民众可以来一趟植物园,感受植物也具备人类感知之能力。

科博馆馆长孙维新在开幕记者会上表示,到科博馆后认识许多研究植物的大科学家,才意识到每次回校教书漫步台大校园时周围其实有很多树木,而这些树木都有生命、都有感知周围变化的能力。这次特展由策展人周巧其同学在李家维教授指导下,与专长于数位编程的胡悠扬同学合作,四个展示点带领参观者与作品中的植物互动,体验植物敏锐的环境感知能力,这是一场充满科学与艺术的有趣飨宴,欢迎大家来参观。

科博馆文教基金会李家维董事长以“植物是草木,但并非无情”,简洁有力地为《草木一见》特展破题。李董事长指出,植物听得见声音、闻得到味道,深扎于土壤底下盘根错节的根部,更是植物之间互相沟通及传送感情的管道。

特展采用你我都熟悉的含羞草作为作品中的互动植物,受到外力刺激就会闭合的含羞草,是生物讯号研究领域的指标项目。含羞草叶片基部膨大的叶枕受刺激后产生去极化作用,细胞立刻失去水分,丧失膨压,无法支撑小叶或叶片而导致叶片闭合,其环境感知能力的精细程度远远超越人类想像。《草木一见》特展捕捉这些肉眼不可见的生物电讯号,再藉由传感器将其生物电位数据化,转化为痛觉、听觉及视觉体验。

位于植物园入口的第一件展品,策展团队昵称为“电电草”,将含羞草感受到的刺激转化为电流,藉由贴在手臂的肌肉电刺激元件传导至人体,原本舒张的手指受电流刺激后不自觉收缩,如同含羞草闭合。馆长孙维新亲自体验后,感觉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的微微痛觉,直呼太奇妙了。

步行“含羞草岛”中民众可看到或听见含羞草产生的生物电讯号。
步行“含羞草岛”中民众可看到或听见含羞草产生的生物电讯号。(赖瑞/大纪元)

第二件展品“含羞草岛”是悬挂于植物园步道高低错落的作品,不需特别触碰,只要步行通过就会使悬浮的含羞草受到刺激,民众可以透过投射的水波灯“看见”或透过骨传导耳机“听见”含羞草产生的生物电讯号。拾级而上会看见第三件作品“跳舞圈圈”,民众只要在作品范围内舞动肢体,不需触碰即可刺激含羞草,经由传导至悬挂于植物园中心、现地创作、外型为圆球的“机心”完成一首个人即兴创作曲,响彻整个植物园。

展品三“跳舞圈圈”,参观者在作品范围内舞动肢体,即可即兴创作曲,响彻整个植物园。
展品三“跳舞圈圈”,参观者在作品范围内舞动肢体,即可即兴创作曲,响彻整个植物园。(赖瑞/大纪元)

第四部分作品《Virtual root》运用AR技术,将“Y2K”于2020年个展中的创作符号与植物园实景结合,参观时不妨找一找平板画面中各自代表阳光、空气、水的象征意象,并感受这3个生命要素随时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策展人周巧其说Y2K创作团队以生物讯号推展人类与植物关系作为研究方向。
策展人周巧其说Y2K创作团队以生物讯号推展人类与植物关系作为研究方向。(赖瑞/大纪元)

策展人周巧其说,借着路由器将含羞草的生物电位数据化,转译后的生物讯号可让参观者触摸作品时,经过电位串联,让肌肉神经感应到电流的通过,或让含羞草隔空感知不同的波型,而让参观者“听见”背景的声音,这也是Y2K创作团队以生物讯号推展人类与植物关系的研究方向。

“草木一见”特展地点为科博馆植物园热带雨林温室,展期至3月28日,展期间每周日(3/14、3/21、3/28)下午2点至3点开放“电电草”体验,3点至3点30分有策展人亲自导览,活动皆为现场(B1游客中心服务台)报名。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