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35年老茶农 泡好茶诀窍不藏私

张清标晒茶菁。(茶农张清标提供)
人气: 97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1年04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谢五男台湾南投报导)家住员林的茶农张清标在35年前因为喜欢泡茶、喝茶,与其兄长和三五好友深入南投县仁爱乡,向原住民承租一块尚未开发的土地经营茶园,从种茶起家。

由于租地是一处荒芜杂乱的处女地,几经披荆斩棘,才露出一丝耕地模样,其艰辛过程可想而知,然后扩充到3、4甲地,也搭建采茶、制茶的房舍,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筚路蓝缕。他了解全台种植茶叶的真相、台湾十大茶叶的主要产地与分布情况以及个别特色,而在林林总总的茶叶中,端看消费者的喜好与习惯,互有千秋,因为台湾农业几经政府不断改良,尤其茶农的用心,品质都已达到茶中极品,众所皆知。谨就这些年来在实际研究中体会出品茶的心得提供新学者参考。

茶发源于中国

制茶机房。(茶农张清标提供)

中国人饮茶已有数千年历史,“神农尝百草,日逾70恶毒,得茶而解之”,这是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但当时主要是作为药用。真正的“茗饮”历经唐代的发扬,宋代更提升为品赏意境,再由明代的演进推广至今,茶的魅力常盛不衰。

中国是茶原产地,是茶文化的故乡,中华民族是最早发现栽培、加工和品饮茶叶。“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会友,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更是中华民族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如今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饮茶,茶已遍及及全世界。虽然饮茶习俗因各国国情和文化特征有所差异,但源自中华。在历史岁月中,茶由药变成品饮,由煎饮发展为细斟慢啜的品茗艺术,让我们追溯历史,综观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茶农张清标最新式机械采茶。(茶农张清标提供)

历代茶文化演变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发展时期。唐代饮茶风气盛行,不仅王公贵族喜爱啜饮,民间饮茶风气也大为盛行,成为中国举国之饮。中国最早的茶叶著作《茶经》为唐代陆羽所着,流传后世,广誉全球,开创了制茶饮茶器具,建立了品茶艺术。唐朝以煮茶为主,茶是用煮的,茶里面再加入“葱、姜、薄荷、橘皮之类的配料”,放入茶釜煮熟,如今在中国边疆地区都还能看到类似的喝法。

认识台湾茶叶特色

北部以文山包种茶(茶中美人)为主。文山包种茶又称清茶、包种茶,目前台湾所产的包种茶,以台北县文山区所产制的品质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称为“文山包种茶”。冲泡后茶汤色密绿鲜艳悦目,香气扑鼻,滋味甘润,且有“香、浓、纯、韵、美”五大特色,有“茶中美人”之誉。

中部以冻顶乌龙茶为着。冻顶乌龙茶一般称为“冻顶茶”,冻顶为地名,冻顶茶主要是以清心乌龙(俗称软枝乌龙)为原料制成的半发酵茶,主要产地位于南投县鹿谷乡,大禹岭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皆是。

台湾所产的红茶是世界上唯一在台湾的鱼池才有的特有茶种,比较有台湾茶的味道。

茶农张清标展现拿手绝活泡茶待客。(谢五男/大纪元)

 如何泡出好茶

泡茶最主要的三要素,包括茶量、水温、时间

张清标指出,泡茶要将每一种茶不同的风格及茶汤滋味的特色表现出来,不论喜欢浓茶或淡茶,都要泡得很好、很细致,浓茶浓得有层次,淡茶淡得有厚度,所以要泡出一壶好茶需学习三个要素。

第一,茶量:就是放是当份量的茶叶。

第二,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泡茶叶。

第三,时间:就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来。

一、茶量:泡茶时通常为每公克茶叶用50cc水量,次数为3泡。茶量因茶叶外型而有不同。

1. 煎茶、龙井、玉露,呈剑片状或细碎状茶叶,置茶量约1/5壶的茶叶。

2. 白毫乌龙、文山包种茶、粗大型的螺春、呈条索状或非常蓬松种的茶叶,置茶量约3/4壶的茶叶。

3. 冻顶乌龙、大陆铁观音、水仙,呈半球型茶叶,置茶量约1/4至1/3壶的茶叶。

4. 佛手、高山乌龙、茶叶外型揉捻成紧结球状、呈全球状,置茶量约1/4壶的茶叶。

二、水温(泡茶水温与茶汤品质有直接关系):

从口感上,茶叶表现的差异,如绿茶用太高温的水冲泡,茶汤应有的鲜活感觉会降低;铁观音如用太低温的水冲泡,香气不扬,应有的阳刚风味表现不出来。

苦涩味强弱的控制:水温高,苦涩味会加强,水温低,苦涩味会减弱,所以苦涩味太强的茶,可降低水温改善之,涩味太强的茶除水温外,浸泡的时间也要缩短。

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泡茶叶,不同茶叶需要不同温度的水,水温合宜才能将该种茶的特性表现出来。

水温可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种温度:

1.高温:指摄氏90℃以上的水温,适用的茶如高山茶、冻顶乌龙茶、水仙、铁观音等。

2.中温:指摄氏80℃至90℃之间的水温,适用的茶如芽茶类的白毫乌龙、高级红茶等。

3.低温:指摄氏80℃以下的水温,适用的茶如龙井、玉露、碧螺春等绿茶类。

三、时间: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来

张清标说,揉捻成球状的茶,第一泡大约1分钟就要倒出来,第二泡要缩短一点时间,第三泡后要逐泡增加更多的时间,如此一来,数泡的茶汤浓度才能求得平均。揉捻轻发酵少的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很快,所以第三泡以后浓度增加缓慢,必须增加更多时间。细碎茶可溶物释出很快,前面数泡时间宜短,往后各泡的时间应增加更多。重焙火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较轻焙火为快,故前面数泡时间宜短,往后越多泡应增加越多时间。

茶农张清标研究茶经的书房。(茶农张清标提供)

品茗方式

1.将绿茶置入瓷器盖碗杯或玻璃杯以70~80 ℃温开水冲泡(比例为150cc水量配3公克绿茶,亦可依个人喜好增减),可冲泡4~6次。

注意:第一次冲泡之茶汤极具营养价值,可与第二次冲泡之茶汤共同享用。

2.冷泡法:将绿茶直接放入矿泉水中,随即放置冰箱冷藏6~8小时后饮用,滋味甘醇鲜爽。

张清标强调,茶是属于寒性的食物,有些体质较寒的人,长期饮用会觉得不适应,这时可运用较不寒的茶类,诸如以较成熟茶菁制成的茶,以及经焙火的熟火乌龙“冻顶茶”。“酒不醉人,人自醉”,同样是“茶不迷人,人自迷”。市面上茶叶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令人眼花撩乱,莫衷一是。初学者只要选购适合自己口味的茶,不必拘泥于绿茶、熟茶、高山茶或低海拔茶,采渐进方式适应最佳。◇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