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偷走患者生活的‘膀胱过动症’

成大医院斗六分院泌尿科陈奕宏医师表示:“膀胱过动症”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尿急、频尿、夜尿2次以上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成大云林斗六分院提供)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3年12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云林导)45岁上班族的张小姐原本有很多社交活动,也经常在社群媒体发文分享生活;不过半年前她却开始推辞出游的邀约,后来甚至连聚餐都不参加,朋友们也鲜少看到她的身影。直到最近,张小姐才又重出江湖,原来那段时间她罹患了“膀胱过动症”。

成大医院斗六分院泌尿科陈奕宏医师表示,“膀胱过动症”虽然恼人,不过张小姐经由生活模式调整及膀胱再训练、骨盆腔运动的物理治疗,并配合服用药物,约三个月后,成功摆脱了这个疾病。

正常人的膀胱约可储存至少400c.c.的尿液,若膀胱有过度敏感或异常收缩的现象,导致尿急、频尿或急迫性尿失禁的现象,就称为“膀胱过动症”,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

1. 尿急:常常忽然产生想解尿的感觉,而且完全无法忍耐;

2. 频尿:一天解尿次数8次以上;

3. 夜尿:夜间入睡后起来解尿2次以上;

4. 急迫性尿失禁:想解尿时,来不及到厕所就尿出来了。

陈医师指出,患者的生活常因为害怕频繁小便引人侧目,或害怕身上有尿骚味,进而减少社交生活,所以“膀胱过动症”虽不致命,但会偷走患者的生活。

根据一项研究统计,台湾65岁以上的人有4成符合膀胱过动症的诊断;然而各个年龄层都会出现“膀胱过动症”,发生率也会随着年龄而增加。在台湾,由于东方民族保守的性格而羞于启齿,加上许多人认为排尿功能变化是正常的老化过程不愿就医,因而丧失治疗及追求更好生活品质的机会。

陈奕宏医师说,“膀胱过动症”的诊断除了症状外,还必须参考患者的病史、排尿日记(尤其重要)和尿液检查(用以排除发炎或血尿),甚至要借助比较精密的仪器,如尿路动力学,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在治疗方面,会先建议行为治疗与物理治疗,若有便秘或体重过重也要调整,每天的饮水量要足够但应少量多次,教导患者适度憋尿以达到正常尿容量,同时避免刺激性食物及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或茶),也有助于减缓症状。此外,强化骨盆底肌肉的凯格尔运动也能抑制相关症状。

必要时,则会根据患者状态提供药物治疗,主要是以膀胱肌肉松弛剂及精神安定剂为主,目前较新型的用药治疗效果佳,且副作用少。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在膀胱注射肉毒杆菌素,或手术撷取一段小肠或大肠来增加膀胱的容量;惟手术处置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腹胀或慢性腹泻等肠胃道后遗症,通常需要审慎评估后才会执行。◇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