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讨海人写故事 《蔡源龙的讨海笔记》新书发表

由讨海人撰写的故事《蔡源龙的讨海笔记》新书发表,众人齐祝贺。(宜兰县政府提供)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3年12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南方澳渔港百岁庆祝系列活动中,新书的出版可谓压轴之作。苏澳区渔会蔡源龙理事长撰写的《以海水为墨水书写-蔡源龙的讨海笔记》12月29日举办新书发表会,现场同步举办南方澳美景摄影展。这本书除了讲述作者的渔业历程外,还采访了五位在不同渔法领域杰出的船长,也记录了“第一位担任苏澳镇长”的渔村子弟林棋山先生,以及南方澳最知名的文史工作者廖大庆先生与他创设“三刚铁工厂”文物馆的始末。从这些个人的传记里,我们看到的除了是每个人角度不同的故事外,更能一窥整个南方澳渔港发展沿革的大时代背景,殊属难能可贵。林姿妙县长也出席见证,感谢蔡源龙理事长与南方澳所有渔民辛勤的付出,让大家感受到讨海人的坚韧和奋斗。

由讨海人撰写的故事《蔡源龙的讨海笔记》新书发表。
由讨海人撰写的故事《蔡源龙的讨海笔记》新书发表。(宜兰县政府提供)

南方澳渔港是台湾三大渔港之一,展现着独特的渔业文化。始建于1923年的南方澳渔港,历经漫长岁月,见证了多样渔法的发展,为南方澳的渔业文化增添了璀璨的一页。自第一渔港竣工启用以来,船只的构造也由最早期的木作和铁制,演变至目前以FRP塑钢为主流。船只的吨位更是日益增大,促使渔港的现代化发展。然而,这样的渔业变革也带来了许多传统渔法的式微,如筏钓渔法的“钓艚仔”和曾经让南方澳创下“世界人口密度第一”纪录的巾着网渔法,如今多已消失或仅存象征性的几组,呈现半歇业状态。

苏澳区渔会蔡源龙理事长(左)撰写的《以海水为墨水书写--蔡源龙的讨海笔记》12月29日举办新书发表会。
苏澳区渔会蔡源龙理事长(左)撰写的《以海水为墨水书写--蔡源龙的讨海笔记》12月29日举办新书发表会。(宜兰县政府提供)

南方澳历史文化的保存一直是宜兰县政府林姿妙县长与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议题,为了纪录南方澳昔日的辉煌,透过田野调查和走访搜集资料,许多文史工作者致力于整理历史,出版书籍以延续当地丰富的文化传承。然而,这些转述难免缺乏身历其境的情感与细节。

蔡源龙先生,身为苏澳区渔会理事长,自15岁起即跟随父亲踏上渔船,度过了人生最为辉煌的渔业黄金岁月,以他的亲身经历编撰了《以海水为墨水书写-蔡源龙的讨海笔记》,透过作者深入的亲身经历,呈现了渔港的发展历程及渔民的坚韧奋斗。他的丰富经历包括跟随“钓艚仔”渔船“拼无人岛”、参与拖网渔业、投资远洋延绳钓渔业等,亲身经历了海上巨浪袭击、竹筏在暗夜流失、搁浅货轮事件、在鸟屿拾捡海鸟蛋、投资之船只在远洋遇难失联等离奇趣事。这些生动的故事,只有讨海人本身能够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责任编辑:唐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