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赤崁传承与希望 守护丁香鱼的珍贵传统

游客正在帮丁香鱼分级。(高一笔提供)
人气: 84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4年05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廖俪芬澎湖报导)黄志文:“澎湖丁香鱼曾经的盛况,最高纪录是一天全赤崁村捕获了一万箱丁香鱼,每箱十五公斤。我听到这个数字时惊呆了。大概在四十年前,我爸爸一晚就可以抓三百万的丁香鱼。那时候台北市一栋房子五十万,老师一个月的薪水是两万块,而我们这边的渔工一个月就能分到十来万元。”

黄志文的父亲在盛况时期,曾一晚抓到三百万的丁香鱼。(黄志文提供)

黄志文在澎湖白沙乡赤崁村土生土长,细数船长爸爸当年的丰功伟业,他提到:“我爸爸天赋异禀,当年没有卫星和探鱼机,依靠多年累积的经验就能成功抓捕丁香,而且网子不会坏。现在的捕鱼需要一个完整团队支持,船员多是外籍,本地船员很少。而女工负责煮鱼和晒鱼,年纪都偏大。因此,我们未来可能需要逐步机械化,因为人力资源真的很难找到。”

丁香鱼是洄游性鱼类,全年皆可捕抓。(黄志文提供)

为何举办丁香鱼体验

黄志文:从今年元宵节至今,已举办五场次“赤崁丁香鱼体验小旅行”,这是他和澎湖文史工作者高一笔共同讨论出来的行程,主要的考量点是:“我爸爸曾是赤崁最会抓丁香鱼的人,赤崁是丁香鱼的重要产地之一。其次,赤崁拥有丰富的丁香鱼捕捞历史。现在,赤崁和鸟屿村是仅剩的两个捕捞丁香鱼的村庄。而且赤崁目前还有六艘渔船在捕捞丁香鱼,而鸟屿村只剩下两艘。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推广本地的产业,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丁香鱼文化。”

赤崁丁香鱼小旅行,从元宵节开始至今,受到游客的青睐。(高一笔提供)

活动流程如下:

挑选丁香鱼:让参与者体验挑选丁香鱼的过程。

过筛丁香鱼干:教导如何筛选丁香鱼干。

烹饪丁香鱼:教大家如何制作丁香鱼料理。

品尝料理:最后是品尝自己制作的丁香鱼料理。

丁香鱼干工序繁琐,这是煮的过程。(黄志文提供)

丁香鱼的捕抓季节和特性

从父亲手上接棒丁香鱼加工和贩售多年的黄志文指出:“丁香鱼是洄游性鱼类,全年皆可捕抓。但由于丁香鱼属于沉水性鱼类,主要栖息在水下十至二十米左右的深度,因此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鱼网容易飞起无法顺利作业。具体捕抓季节集中在夏季,大约从四月到九月中旬。在东北季风结束后,春天的四月左右就可以开始捕抓丁香鱼。而五月会有一整个月的赤崁丁香禁补期,让丁香幼苗有长大的时间。”

亚洲地区丁香鱼的生态

一般来说,环境与生态教育中,有些人认为捕捞丁香鱼是一种捕捞小鱼的活动。我们现在推广这个活动,是因为早期澎湖的丁香鱼数量丰富,但后来因过度捕捞而减少。许多人误以为这是澎湖人捕捞过多的结果,但其实还有其他因素。例如,洄游性鱼类因珊瑚礁区的破坏,因此能生长繁衍的海域减少。

大龄朋友专注的在帮忙分类。(高一笔提供)

目前在东亚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捕捞丁香鱼最多的国家是越南。澎湖现在一年的丁香鱼产量可能只有三、四十吨,而越南的年产量达到一千多吨。我们无法阻止其他国家的捕捞活动,因此即便我们在这里进行保育,如果其他地区不同步保育,洄游的鱼群数量仍会减少。

澎湖现在一年的丁香鱼产量可能只有三、四十吨,而越南的年产量达到一千多吨。(高一笔提供)

丁香鱼加工 工序繁复

黄志文:“发现阿姨们的动作看似简单,其实充满智慧。要把鱼煮得漂亮、晒得漂亮、开得漂亮,并制作出完整的丁香鱼干产品,需要多年经验。遇到下雨天,他们需要反复搬进屋子、再晒、再收,过程非常辛苦。这些努力和对品质的坚持,传统的工艺和精神,能够深深感动游客,让他们更加珍惜这项传统技艺。”

赤崁居民正在晒丁香鱼。(黄志文提供)

澎湖人的丁香鱼吃法

“我妈妈从丁香鱼捕捞初期就参与,其中的品质差异一般人不会分辨。我们可以区分小丁香、中丁香和大丁香,适用的料理也不同。小丁香适合老人煮粥,中丁香适合炒花生炒小鱼,大丁香适合蒸食,用酱油和哇沙米一起吃。鱼干经过煮熟和晒干后,有天然的甜味。”

现炸丁香鱼,香气四溢。(高一笔提供)

黄志文说:“在我们家,我妈妈开发了小鱼干贝酱。这种酱最早由赤崁村开始制作,做法是辣椒炒蒜头,再炒小鱼,最后加入干贝,变成干贝酱。这种结合其他食材的创新,使得丁香鱼的特性得以充分展现。”

透过体验活动,希望能将传统技艺和故事传承下去。(高一笔提供)

保育与传承的未来

黄志文以感慨的语气说:“父亲的去世之后让我为了回忆父亲,更加深入了解他们那一代人的智慧和辛苦。他们用多年经验将丁香鱼煮得漂亮、晒得漂亮、制作出高品质的丁香鱼干,这些工艺和精神深深感动了每一位参与者。如今,我们希望透过这些体验活动,不仅让游客学习和认识丁香鱼的文化和技术,还能将这些传统技艺和故事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珍惜这片土地。”

丁香鱼小旅行,提升了赤崁村的经济产值。(高一笔提供)

他补充道:“这项活动确实提升了我们村的经济产值。我们不需要捕捞大量的鱼,只要透过这种文化体验,就能创造经济价值,同时吸引游客学习如何捕抓、分辨和制作小鱼干,增加对澎湖的认识和热爱。这项活动的亮点在于让大家理解每种物产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村民的特性和性格。比如,有些阿姨从十二、三岁就开始煮和晒丁香鱼,持续到七、八十岁,他们会将这些技术传承给下一代,这是一种深深扎根于生活中的传统智慧。”

扎根于生活中的传统智慧。(高一笔提供)

黄志文相信,未来的赤崁村将在保育和传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让更多人认识到这片土地的美好和价值。透过这些活动,不仅保留了文化遗产,也为村民带来了新的生计和希望。他说:“希望更多人能够来到赤崁村,体验这里的独特文化,感受我们对丁香鱼的热爱,并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传统。”

希望更多人来赤崁村,体验这里的独特文化。(高一笔提供)

责任编辑:陈玟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