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六四35周年 赖清德:努力让这段历史记忆长存

图为六四事件著名的“坦克人”。(ANTHONY WALLACE/AFP via Getty Images)
人气: 2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24年06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吴旻洲、常怀仁台湾台北报导)适逢六四事件35周年,赖清德4日在脸书发文表示,六四的记忆不会在历史洪流中消失,会持续努力让这段历史记忆能长存人心,感动关心中国民主的每个人。

赖清德表示,3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都屏息看着天安门,那时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亚洲各地的青年学子们同样站出来,追求民主自由、呼吁国家改变,而台湾在前人筚路蓝缕、民主前辈牺牲奉献之下,从威权体制迈向民主化,年轻人继承民主的火炬,持续深化民主,在这块土地上,长出野百合、种出野草莓、开出太阳花,并让青鸟飞扬。

“一个真正令人尊敬的国家,是可以让人民大声说话,任何政权都应该勇敢面对人民的声音,特别是年轻的世代。”赖清德强调,社会的变革往往仰赖多元的意见,青年世代促进国家革新的力量,不该被压制,而是该受到国家的保护和鼓励。

赖清德说,纪念六四,不只是为了六四,更因为全球心系民主自由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唯有民主自由,才能真正保护人民,“六四的记忆不会在历史洪流中消失,我们也会持续努力,让这段历史记忆能够长存人心,感动关心中国民主的每一个人。”

朱立伦:主权在民更适合我们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表示,“追寻自由的灯火在全世界华人心中不曾熄灭,我们也仍在海峡的这一端实践与捍卫民主。”

朱立伦说,回顾当年六四前夕,是两岸人民跨越时空和意识型态,最紧密相连的一刻。当年的中正纪念堂广场和天安门广场保持电话连线,刚经历解除戒严的台湾青年学子,为和平争取自由民主的大陆学生加油打气。这时,连结两岸的不再只是历史、文化和血脉,更是追求自由、民主和人性尊严等普世价值的共同期待。

朱立伦表示,我们每年都必须纪念六四的理由,正是因为两岸命运仍然紧紧相依,正是因为这是中国历史绝不能被抹去的一页,正是因为我们对自由民主的坚持没有一刻松懈。一个稳定的民主与宪政体制,正是对自由最好的保障。国父孙中山曾说“专制或民主,哪个更真切合适现代的中国?主权在民更适合我们。”这也是如今台湾坚守的生活方式。

柯文哲吁平反六四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在脸书表示,已经到应该平反六四的时候了。平反六四,更能证明中国政府可以面对自己的历史,可以以正面的态度迎向未来,更重要的,是不让历史的悲剧再发生在后代子孙身上。

“一个国家是否进步,取决于它是否能面对历史中难以面对的日子。”柯文哲指出,对过去的台湾,这个日子曾是二二八;对现在的中国,则是六四。1989年六月四日,中国年轻知识分子因为呼吁改革,而遭受无情的镇压。直至今日,中共当局依然把六四定位成“反革命暴乱”,把热爱国家的年轻人,形容为颠覆政府的叛乱分子,这对经历六四学运的那一代人来说,实是不可承受之重。

柯文哲表示,台湾在1947年发生二二八事件,要等到1995年,政府才正式表达歉意。这段时间里,被二二八事件伤害的家庭,默默的悲痛着。他想跟对岸的朋友们分享,“有真相,才有原谅。有原谅,才有和解。有和解,才有和平。”让不能被说出口的日子能被说出口,是开放社会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