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萧美琴:国际安全形势已有重大转变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29日讯】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主任萧美琴今天表示,从九一一事件到美伊战争,国际安全形势已有重大转变,安全挑战也可能来自于宗教、民族主义的恐怖势力,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

据中央社3月29日报导,美伊战事持续,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主任萧美琴今天表示,从九一一事件到美伊战争,国际安全形势已有重大转变,安全挑战也可能来自于宗教、民族主义的恐怖势力,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此外,美伊战争若如预期顺利,一超多强的局面将持续,但若不顺,可能将演变为区域强权林立。

国际安全形势是决定国家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多位民进党重量级立委上午立法院公布“台湾兵力规模研究报告”时,萧美琴(侨选)在评估国际安全形势时,做了上述表示。

她指出,从九一一事件到美伊战争,国际的安全形势已有重大转变,包含几个特点,第一,九一一事件后,传统的安全形势是“敌对国家”为最大的安全挑战来源,但现在安全的挑战不只是来自于一个政府或是国家,也可能来自于看不到的宗教因素、民族主义的恐怖势力,这不只影响到世界超强美国对国际安全的评估,也影响到如印尼峇里岛等等,没有一个国家是幸免的,这个特点必须特别注意。

另一个特点,萧美琴说,美伊战争的过程中,也开始让大家思考后美伊战争时期的国际局势、国际安全的权力架构将是如何的局面。冷战时期从“两极化”的国际安全体系到“一超多强”的国际安全局面,传统不管是从理论观点或是从历史的观点,大家看到世界上最稳定的时期可能包括两个超强互相抗衡,也可能包含单一超强主导国际安全局势,但在美伊战争后,可能会有变化。

萧美琴强调,若美国打得顺利、成功,没有遇到太多困难,那么“一超多强”的局面将持续,但若这场战争打得并非如美国预期顺利、美国也面临来自国内的压力的话,可能在世界权力以及安全体系会有微妙的转变。

她分析说,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传统认为是集体安全机制的瓦解,可能也包含超强不再扮演这么积极介入国际事务的角色,而是区域强权林立。若从微观、区域的个别政府的角度来看,如果过去十几年来从后冷战时期到现在可能面临瓦解的局面,是否会面对日本的建军,甚至是讨论日本的核化,其他国家将如何看待这样的权力角色的改变,包括中国对本身的军事地位在区域的影响力,以及与美国的关系,都是九一一事件到美伊战争,需要观察的国际情势结构性的改变。(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