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陈水扁:三年推动宪改 新宪版本由公投决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30日讯】(中央社记者蔡素蓉台北三十日电)身兼民主进步党党主席的陈水扁今天在中常会指出,在台湾已举行总统直选之后,作为完整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下阶段应追求民主深化及有效率宪政体制,以带领台湾面对挑战,未来推动三年历史性的宪政改造工程,于二OO六年完成,新宪法版本应透过公投,由人民直接决定。

陈水扁在九月二十八日民进党党庆晚会中,提出“催生台湾新宪法”的主张,他下午在中常会中发表重大谈话,并对催生新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更精确的阐述及宣示。

陈水扁指出,九二八,民进党度过了十七岁的党庆生日。十七岁的民主进步党,一路走来始终坚持民主的理想,充满改革进步的力量。因为民进党一直站在民主改革这一边,所以能够获得台湾人民的信任,也正因为如此,未来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更加的严肃而重大。

他说,三年前,民进党接下执政的担子时,过去的执政党在九O年代已经迂回绕进地经历六次修宪。从一九九一年处理国会全面改选、一九九四年处理总统直选、一九九七年冻结省政府组织、二OOO年把国民大会非常设化,这一连串曲折的修宪过程,其实就是台湾人民强化主权与民主正当性的轨迹。

因此,他指出,如果以一九九六年总统直接民选做为台湾成为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的最重要象征,那么,到了二OO六年,这个“完整”的国家已经满十岁了。经过十年的实践,必须思考,作为一个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下一步要追求什么?

陈水扁强调,下一阶段大家应该进一步追求民主的深化以及更有效率的宪政体制,才能带领台湾人民接受新世纪的严峻挑战。

为何说在二OO六年要推动的是一部“新宪法”?陈水扁解释指出,台湾前几次的修宪都是因应个别议题,杂乱的局部调整,没办法一次修好,也留下许多未解的问题,这也是新政府成立以来,许多政务的推动倍感艰辛的背景原因之一。

他说,九O年代刚从威权时代脱离,全国人民还未能对于宪政的全盘架构有高度共识,而且反动势力虎视眈眈的政治环境中,这种在旧架构里渐进微调的模式,“是不满意但可以理解的”。

在经过十年的学习与调整后,陈水扁表示,台湾应该成熟到可以对宪政结构作一次完整的规划与调整;而台湾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这样一个精心规划的完整宪政架构,才能走得顺、走得稳、走得远。

陈水扁指出,在已经确立的主权国家基础上、配合实际的宪政运作经验,必须能够更负责的提出一套完整的宪政主张,让台湾不但是一个民主国家,而且更能够是一个民主深化、有均衡制衡机制的宪政国家。

他希望利用三年的时间,来进行历史性的宪政改造工程,于二OO六年完成合乎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需要的一部新宪法。

另外,陈水扁也强调,宪政架构的决定超越任何一个政府机关的职权,必须是全国人民发挥公民意识,共同来激荡讨论并且凝聚成共识的结果。宪政架构不能由总统一人或一党决定,而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参与,最后的新宪法版本也必须经由公民投票的方式由人民直接决定。

他说,做为国家领导人必须想得早、想得远,及早带动全国人民对于这个国家根本问题的重视,促动全国人民发挥公民意识,进而藉由讨论与凝聚共识的过程来完成下一阶段的“新宪法”。这是作为由全国人民共同选出的国家元首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负责任的政党及政治人物应有的自我期许,绝对不能规避轻忽,更不能视为“无聊”。

陈水扁进一步指出,过去三年多,不管朝野政党或社会舆论都曾经明确提出有关宪改工程的议题,包括国会席次减半、单一选区两票制、总统选制应为相对多数或绝对多数、内阁制或总统制、阁揆同意权之行使、五权宪法或三权分立、政府层级为二级或三级制、弱势关怀照顾、基本人权的新概念、十八岁公民权、征兵或募兵制度的调整等,每一项都涉及宪政层次,也都攸关人民的权利义务与国家的竞争力。

他表示,这其中的严肃性与必要性不言自明,不容部分政党将其窄化、甚至扭曲为统独的争议,人民更不会同意这些都是所谓“无聊”的问题。

同时,陈水扁说,民进党不会重蹈过去一党主导修宪的覆辙,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宪政改革的工程将奠定国家未来长治久安的基础,不是为了一时、或一次的选举,而是民主宪政蜕变成长的必然过程。不仅符合政府拼经济、大改革的一贯主轴,也具体落实了自己及民进党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陈水扁强调,成功的宪改工程,必然要结合人民的意志、政党的共识、宪政专家的意见,必须完整周全,更要凝聚全民的力量,毕其功于一役。“阿扁有信心,因为我们对民主有信心、对台湾人民有信心。历史将会证明,民主改革必定成功,台湾人民共同推动的宪改工程也一定会胜利。”(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