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陳水扁:三年推動憲改 新憲版本由公投決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30日訊】(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三十日電)身兼民主進步黨黨主席的陳水扁今天在中常會指出,在台灣已舉行總統直選之後,作為完整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下階段應追求民主深化及有效率憲政體制,以帶領台灣面對挑戰,未來推動三年歷史性的憲政改造工程,於二OO六年完成,新憲法版本應透過公投,由人民直接決定。

陳水扁在九月二十八日民進黨黨慶晚會中,提出「催生台灣新憲法」的主張,他下午在中常會中發表重大談話,並對催生新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進行更精確的闡述及宣示。

陳水扁指出,九二八,民進黨度過了十七歲的黨慶生日。十七歲的民主進步黨,一路走來始終堅持民主的理想,充滿改革進步的力量。因為民進黨一直站在民主改革這一邊,所以能夠獲得台灣人民的信任,也正因為如此,未來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更加的嚴肅而重大。

他說,三年前,民進黨接下執政的擔子時,過去的執政黨在九O年代已經迂迴繞進地經歷六次修憲。從一九九一年處理國會全面改選、一九九四年處理總統直選、一九九七年凍結省政府組織、二OOO年把國民大會非常設化,這一連串曲折的修憲過程,其實就是台灣人民強化主權與民主正當性的軌跡。

因此,他指出,如果以一九九六年總統直接民選做為台灣成為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的最重要象徵,那麼,到了二OO六年,這個「完整」的國家已經滿十歲了。經過十年的實踐,必須思考,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下一步要追求什麼?

陳水扁強調,下一階段大家應該進一步追求民主的深化以及更有效率的憲政體制,才能帶領台灣人民接受新世紀的嚴峻挑戰。

為何說在二OO六年要推動的是一部「新憲法」?陳水扁解釋指出,台灣前幾次的修憲都是因應個別議題,雜亂的局部調整,沒辦法一次修好,也留下許多未解的問題,這也是新政府成立以來,許多政務的推動倍感艱辛的背景原因之一。

他說,九O年代剛從威權時代脫離,全國人民還未能對於憲政的全盤架構有高度共識,而且反動勢力虎視眈眈的政治環境中,這種在舊架構裡漸進微調的模式,「是不滿意但可以理解的」。

在經過十年的學習與調整後,陳水扁表示,台灣應該成熟到可以對憲政結構作一次完整的規劃與調整;而台灣未來的發展,也必須靠這樣一個精心規劃的完整憲政架構,才能走得順、走得穩、走得遠。

陳水扁指出,在已經確立的主權國家基礎上、配合實際的憲政運作經驗,必須能夠更負責的提出一套完整的憲政主張,讓台灣不但是一個民主國家,而且更能夠是一個民主深化、有均衡制衡機制的憲政國家。

他希望利用三年的時間,來進行歷史性的憲政改造工程,於二OO六年完成合乎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需要的一部新憲法。

另外,陳水扁也強調,憲政架構的決定超越任何一個政府機關的職權,必須是全國人民發揮公民意識,共同來激盪討論並且凝聚成共識的結果。憲政架構不能由總統一人或一黨決定,而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參與,最後的新憲法版本也必須經由公民投票的方式由人民直接決定。

他說,做為國家領導人必須想得早、想得遠,及早帶動全國人民對於這個國家根本問題的重視,促動全國人民發揮公民意識,進而藉由討論與凝聚共識的過程來完成下一階段的「新憲法」。這是作為由全國人民共同選出的國家元首應該承擔的歷史使命,也是負責任的政黨及政治人物應有的自我期許,絕對不能規避輕忽,更不能視為「無聊」。

陳水扁進一步指出,過去三年多,不管朝野政黨或社會輿論都曾經明確提出有關憲改工程的議題,包括國會席次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總統選制應為相對多數或絕對多數、內閣制或總統制、閣揆同意權之行使、五權憲法或三權分立、政府層級為二級或三級制、弱勢關懷照顧、基本人權的新概念、十八歲公民權、徵兵或募兵制度的調整等,每一項都涉及憲政層次,也都攸關人民的權利義務與國家的競爭力。

他表示,這其中的嚴肅性與必要性不言自明,不容部分政黨將其窄化、甚至扭曲為統獨的爭議,人民更不會同意這些都是所謂「無聊」的問題。

同時,陳水扁說,民進黨不會重蹈過去一黨主導修憲的覆轍,更不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憲政改革的工程將奠定國家未來長治久安的基礎,不是為了一時、或一次的選舉,而是民主憲政蛻變成長的必然過程。不僅符合政府拼經濟、大改革的一貫主軸,也具體落實了自己及民進黨對台灣人民的承諾。

陳水扁強調,成功的憲改工程,必然要結合人民的意志、政黨的共識、憲政專家的意見,必須完整周全,更要凝聚全民的力量,畢其功於一役。「阿扁有信心,因為我們對民主有信心、對台灣人民有信心。歷史將會證明,民主改革必定成功,台灣人民共同推動的憲改工程也一定會勝利。」(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