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疟疾感染源 确定是患者侄子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罗碧╱台北报导〕台湾卅八年来,首例介入感染疟疾病例感染源找到了!卫生署疾病管制局昨天确认,患者的侄儿去年十二月在索罗门群岛伐木时,即染疟治疗,但治疗不完全,以致今年返台后,曾出现轻微症状,透过此次疫调证实是国内第十九例境外移入疟疾病例。

  医界表示,台东出现“介入感染”疟疾病例虽不影响我国根除疟疾的成绩,但是如何防止境外移入病例使我国出现“当地新染”个案,却是当前亟须面对的课题。

  卫生署疾管局副局长施文仪昨天指出,疾管局在确认台东太麻里的林姓原住民感染“恶性疟”之后,积极展开疫情调查,发现这名五十七岁的林姓男子的侄儿曾感染疟疾,且两人居住地点只隔五户的距离,经采血检验发现同为感染“恶性疟”,可以确定林姓男子是介入感染疟疾病例。

  施文仪指出,这两名疟疾确定病例目前都已接受隔离治疗,一般而言,在药物治疗三到五天就能治愈,但因疟原虫可能潜伏在肝脏,除了在服药期间必须每天采血检验,评估治疗情形,即使检验结果为阴性、停药后,仍必须每个月采血一次,持续一年,确定完全没有传染可能后,才能解除警报。

  疾管局表示,林姓男子的侄儿是在去年十二月赴索罗门工作,在当地即曾罹患疟疾就医,但是治疗不完全,以致在六月廿三日返台后,隔了一个多月,即八月十二日再度出现发烧等症状,因他在就医前曾自行服药,以致就医时正好没发烧,症状不明显,未能被即时诊断通报,成为防疫漏洞。

  疾管局和台东县卫生局为避免太麻里乡爆发流行,已扩大采集血片检体五十七片,目前正积极检验中,预计明天才有结果。

  由于疟疾传播需要有病例、疟原虫及疟蚊,当务之急是灭蚊,卫生署九月六日及七日在病患住家及活动地点进行残效性喷药杀虫,共喷药三邻九十户。另外,台东县卫生局也从昨天起,调查病患住家附近诊所之前两星期内发烧个案,并予以追踪调查。

  而疾管局五日在病患住家附近山猪舍及其周围采集的廿三只矮小疟蚊雌蚊,都未发现有疟原虫。

〔记者杨倩慧╱台东报导〕疑为疟疾感染源的谢姓男子在索罗门六个月中发病四次,八月十二日并出现高烧征状,自行服用奎宁后退烧;他在六月底返台时血液检验为阴性,昨天的检验报告却是阳性,已将他带到医院隔离治疗。

  卅一岁的谢姓男子是太麻里乡金崙村温泉部落林姓疟疾患者的侄子,去年底到索罗门从事伐木工作,六月底返国。

  他的住处距离林姓男子仅十余公尺,谢姓男子经检验结果血样的疟原虫呈阳性反应,目前他的身体虽丝毫没有出现疟疾病征,不过为了避免再间接传染给别人,八日下午被送到医院隔离治疗。

  台东县卫生局疾病管制课长钟美珠表示,谢姓男子七月初时返国不久,卫生局采集血液检查时为阴性反应,不过七日卫生署再次化验他的血液,却呈现阳性,研判是经过矮小疟蚊叮咬后,再传染给他的林姓叔父,疟原虫何以由阴性转为阳性,还具有传染力,值得防疫专家深入探究。

  目前叔侄两人均安置在马偕台东分院治疗,为两人主治的感染科医生纪鑫指出,谢姓男子在索国已十分熟练疟疾防治之道,他六个月期间发病四次,每次一发烧就自行服药即获得控制,他在返台后也是随身携带奎宁药丸。

  纪鑫说,谢返国后最近一次发烧是八月十二日,也是自行吃奎宁痊愈。他强调,疟原虫存在人体红血球及肝脏内,体内疟原虫只数不多时,并不会发病也不会传染给他人,一旦只数增多或健康不佳时便会发病并传染给别人。

疟疾传染 透过疟蚊叮咬

〔记者╱罗碧〕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其传播途径是透过疟蚊叮咬而传染。

 当已被感染且具传染能力的疟蚊叮咬人时,会将唾液中之孢子经皮肤传入人体潜伏,进行疾病传播。此外,传播也可经由输血或消毒不良的注射器所引起,先天性感染则很罕见,也就是不太会透过母子垂直传染。

 疟疾的临床症状发作时依序出现恶寒、高烧、出汗三个典型阶段。至于疾病发作间隔期间,则以各种疟原虫在人体血液内进行之无性分裂生殖而定,像间日疟及卵形疟均为四十八小时,三日疟为七十二小时,热带疟则不规则。其症状又以热带疟最严重,死亡率超过十%以上,而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则较不具致命性。

 一般而言,热带疟的潜伏期约十二天,间日疟、卵形疟约十四天,三日疟约三十天。潜伏期的长短,除因疟原虫在人体内的无性分裂期间不同外,尚包括人体抵抗力之强弱,以及其他因素影响。

  前往疫区工作者最好先至疾病管制局及所属分局和各县市卫生局免费索取防疟药─氯奎宁,在出国前一星期开始服用,若是预防对氯奎宁有抗药性的热带疟原虫,最常用的是美尔奎宁,民众可持医师处方购买,不过服用防疟药品可能引起副作用,而服用预防药仍有感染可能。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