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瘧疾感染源 確定是患者姪子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碧╱台北報導〕台灣卅八年來,首例介入感染瘧疾病例感染源找到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天確認,患者的姪兒去年十二月在索羅門群島伐木時,即染瘧治療,但治療不完全,以致今年返台後,曾出現輕微症狀,透過此次疫調證實是國內第十九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

  醫界表示,台東出現「介入感染」瘧疾病例雖不影響我國根除瘧疾的成績,但是如何防止境外移入病例使我國出現「當地新染」個案,卻是當前亟須面對的課題。

  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昨天指出,疾管局在確認台東太麻里的林姓原住民感染「惡性瘧」之後,積極展開疫情調查,發現這名五十七歲的林姓男子的姪兒曾感染瘧疾,且兩人居住地點只隔五戶的距離,經採血檢驗發現同為感染「惡性瘧」,可以確定林姓男子是介入感染瘧疾病例。

  施文儀指出,這兩名瘧疾確定病例目前都已接受隔離治療,一般而言,在藥物治療三到五天就能治癒,但因瘧原蟲可能潛伏在肝臟,除了在服藥期間必須每天採血檢驗,評估治療情形,即使檢驗結果為陰性、停藥後,仍必須每個月採血一次,持續一年,確定完全沒有傳染可能後,才能解除警報。

  疾管局表示,林姓男子的姪兒是在去年十二月赴索羅門工作,在當地即曾罹患瘧疾就醫,但是治療不完全,以致在六月廿三日返台後,隔了一個多月,即八月十二日再度出現發燒等症狀,因他在就醫前曾自行服藥,以致就醫時正好沒發燒,症狀不明顯,未能被即時診斷通報,成為防疫漏洞。

  疾管局和台東縣衛生局為避免太麻里鄉爆發流行,已擴大採集血片檢體五十七片,目前正積極檢驗中,預計明天才有結果。

  由於瘧疾傳播需要有病例、瘧原蟲及瘧蚊,當務之急是滅蚊,衛生署九月六日及七日在病患住家及活動地點進行殘效性噴藥殺蟲,共噴藥三鄰九十戶。另外,台東縣衛生局也從昨天起,調查病患住家附近診所之前兩星期內發燒個案,並予以追蹤調查。

  而疾管局五日在病患住家附近山豬舍及其周圍採集的廿三隻矮小瘧蚊雌蚊,都未發現有瘧原蟲。

〔記者楊倩慧╱台東報導〕疑為瘧疾感染源的謝姓男子在索羅門六個月中發病四次,八月十二日並出現高燒徵狀,自行服用奎寧後退燒;他在六月底返台時血液檢驗為陰性,昨天的檢驗報告卻是陽性,已將他帶到醫院隔離治療。

  卅一歲的謝姓男子是太麻里鄉金崙村溫泉部落林姓瘧疾患者的姪子,去年底到索羅門從事伐木工作,六月底返國。

  他的住處距離林姓男子僅十餘公尺,謝姓男子經檢驗結果血樣的瘧原蟲呈陽性反應,目前他的身體雖絲毫沒有出現瘧疾病徵,不過為了避免再間接傳染給別人,八日下午被送到醫院隔離治療。

  台東縣衛生局疾病管制課長鍾美珠表示,謝姓男子七月初時返國不久,衛生局採集血液檢查時為陰性反應,不過七日衛生署再次化驗他的血液,卻呈現陽性,研判是經過矮小瘧蚊叮咬後,再傳染給他的林姓叔父,瘧原蟲何以由陰性轉為陽性,還具有傳染力,值得防疫專家深入探究。

  目前叔姪兩人均安置在馬偕台東分院治療,為兩人主治的感染科醫生紀鑫指出,謝姓男子在索國已十分熟練瘧疾防治之道,他六個月期間發病四次,每次一發燒就自行服藥即獲得控制,他在返台後也是隨身攜帶奎寧藥丸。

  紀鑫說,謝返國後最近一次發燒是八月十二日,也是自行吃奎寧痊癒。他強調,瘧原蟲存在人體紅血球及肝臟內,體內瘧原蟲隻數不多時,並不會發病也不會傳染給他人,一旦隻數增多或健康不佳時便會發病並傳染給別人。

瘧疾傳染 透過瘧蚊叮咬

〔記者╱羅碧〕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其傳播途徑是透過瘧蚊叮咬而傳染。

 當已被感染且具傳染能力的瘧蚊叮咬人時,會將唾液中之孢子經皮膚傳入人體潛伏,進行疾病傳播。此外,傳播也可經由輸血或消毒不良的注射器所引起,先天性感染則很罕見,也就是不太會透過母子垂直傳染。

 瘧疾的臨床症狀發作時依序出現惡寒、高燒、出汗三個典型階段。至於疾病發作間隔期間,則以各種瘧原蟲在人體血液內進行之無性分裂生殖而定,像間日瘧及卵形瘧均為四十八小時,三日瘧為七十二小時,熱帶瘧則不規則。其症狀又以熱帶瘧最嚴重,死亡率超過十%以上,而間日瘧、三日瘧、卵形瘧,則較不具致命性。

 一般而言,熱帶瘧的潛伏期約十二天,間日瘧、卵形瘧約十四天,三日瘧約三十天。潛伏期的長短,除因瘧原蟲在人體內的無性分裂期間不同外,尚包括人體抵抗力之強弱,以及其他因素影響。

  前往疫區工作者最好先至疾病管制局及所屬分局和各縣市衛生局免費索取防瘧藥─氯奎寧,在出國前一星期開始服用,若是預防對氯奎寧有抗藥性的熱帶瘧原蟲,最常用的是美爾奎寧,民眾可持醫師處方購買,不過服用防瘧藥品可能引起副作用,而服用預防藥仍有感染可能。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