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王金平:两岸复谈可能性不大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维助、李明贤╱台北报导〕立法院长王金平昨天指出,从中国国台办回应的意见来看,大陆方面的立场相当强硬,“这条线应该断了”,两岸复谈的可能性也不大。

对于两岸关系持续陷入僵局,王金平重提“两岸两区”的概念指出,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均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自由地区,故以“两区”来看待两岸关系,不仅有法理上依据,实务上也比较行得通。

王金平指出,政府须诚信立国,对人要真、对事要诚,说话不能反反复复,否则很容易引起国际上的疑虑,摸不清台湾的两岸政策方向,所以政府面对两岸关系时,最重要的还是诚意及信任度问题。

亲民党发言人黄义交也回应指出,两岸问题必须以法制化、成立跨党派小组推动复谈。

〔记者邱燕玲、王贝林、陈钰婷╱台北报导〕针对中国国台办指扁国庆谈话是严重挑衅,民进党文宣部主任郑文灿昨天表示,全世界都看得到陈总统善意,唯独中国看不到,令人不解。

民进党立院党团也批评中国立场倒退,到现在还将两岸直航与一中问题“挂勾”在一起,盼两岸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不要混为一谈。

台联表示,中国不理性,早在意料之中,希望未来总统谈到两岸谈判等议题,别再“热脸贴中国的冷屁股”;对中国释出再大的善意也没用,台湾应加强正名制宪,和平不可能靠卑躬屈膝而来。

台联秘书长林志嘉指出,唯有强化自己的实力,对岸才有让步的可能。

释出善意 不符成本效益

记者邹景雯╱特稿

中国实在很不给面子,台湾总统才敲锣打鼓长达一周为国庆讲话的善意壮行色,不出三天,对岸就派出区区一个国台办发言人疾言厉色地打回票,事前国内有人以“热脸贴冷屁股”浇冷水,或许太不留情面,但以“狗吠火车”描述两岸态度的不成比例,应合若干符节。

以小“事”大,本就不易,以较细腻的手法操作对中事务,确有必要;“善意”的释放并非全然不可,只要手段与目的分清楚,解除海峡过于紧绷的态势,不但能让国际放心,更可以使台湾政经环境脱离负面效应的干扰。

但是,投递善意的同时,必须详细估算中国可能的“对策”,由张铭清的全篇讲话看来,对岸显然洞悉台湾当局的一些盘算,因此毫不留情地痛批,不给一丝制造“模糊美”的空间,与这种狠角色对弈,台湾需要的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谋略,不是过于单纯与独断的思维。

回顾10月10日当天,同样一个阿扁,在总统府内介寿堂的讲话和府前广场的演说,好像有些矛盾;就是同一篇府前演说,前段与后段的逻辑也不尽搭嘎,可以想像总统是为了让不同立场的民众各取所需,企图一网打尽、各方满意,结果中国特意选择性回应前段具攻击性的“黑暗力量”,造成后段的九二会谈当场破功。

没事去惹对岸恶言相对,基本上是失策,无须无端掀波,若对岸的无理可以激励民意气愤,顺势转化为选举力量,还可以扳回一城,但因陈总统事前预告过度、操作过头,让民间无情可悲,弱化了支持者原本可以产生的凝聚力,而阿扁本来可能设定的所谓“中塚民”,也很难由对岸的喝斥中产生正向思考。

如果,国台办的反应真是“意料之中”,这篇国庆讲话的文句应该就不会是现在的拼装车,两岸、军事、外交三者的环扣应当会更为紧密、一气呵成。

问题出在哪里?执政当局除了耐心等待对岸,必须有些深化的沉淀才行。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