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陈水扁援引国际条约有效防范军事意外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正杰台北10日电)台湾总统陈水扁为避免台海意外发生军事冲突,呼吁两岸建立军事安全咨商机制,并逐渐形成海峡行为准则,而他所援引的两项协定,都是在双方几乎因意外导致冲突后签署,而其中的美苏协定,对于在冷战时期避免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发挥了很大功效。

美国和苏联签署的协定,全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政府预防公海暨公海上空意外事故协定”,在英文通称为Incidents at SeaAgreement,即海上事件协定。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苏联于1972年5月25日签署这项协定时,越战战火依然炽热,而且协定的最后谈判,曾受到美军轰炸停泊着苏联军舰的北越海防港而停顿,尽管如此,双方最终仍能完成谈判,并且建立了可说是美苏两强在冷战末期达成裁减核武协定之前最重要的互信机制。

就是因为有海上事件协定,在1983年9月发生韩航客机遭苏俄军机击落的事件后,急于打捞客机黑盒子的美苏两国舰艇,才能日本海上以相距三十呎的近距离作业而未生任何意外。

在冷战高峰的六零年代,美国和苏联舰艇及军机经常在公海海面及上空近距离挑衅,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发生在1968年5月25日。当时一架苏联海上巡逻轰炸机低空掠过在北海巡弋的“艾塞克斯”航空母舰,结果因为高度不足而坠海,机员无一幸还。

就像古巴危机促使美苏政府成立“热线”,这次事故之后,美苏两国政府开始谈判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美国跟中国在1998年1月签署“军事海上咨商协定”之前,也曾有过军舰近距离遭遇。

1994年10月27日,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在日本九州以西约一百浬的公海上侦测到一艘中国汉级潜艇,便出动军机跟踪,中方的反应是派军机拦截,在三天的跟踪和反制过程中,小鹰号和中国潜艇曾接近到二十一浬以内。

这次事件并未引发冲突,但双方没有任何通讯的情况,让两国政府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而三年多以后签署的协定,为双方规范彼此舰艇和军机在公海及国际空域遭遇时的行为,提供了讨论的论坛。

台海范围狭小,而且两岸海空军活动有趋于频繁的迹象,如何避免双方因为缺乏沟通管道而导致意外冲突,确实值得讨论,只是北京所坚持的一中原则是否再次成为两岸对话的障碍,仍有待观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