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史中国史分册 早有共识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以敬╱调查采访

高中新课程历史科暂行纲要草案出炉,中华民国沿革分列台湾史与中国史引发争议,但早在去年之前,前教育部长黄荣村即邀请学者公听座谈并确立台湾史与中国史单独成册,也确立历史课程将依“由近及远、详今略古”原则修订,因此台湾史单独成册,中华民国创建纳入中国史。

台湾史争议,其实自民国八十三年,教育部长郭为藩决定新订国中小“认识台湾”补充教材,历史教科书的修订时开始,八十六年“认识台湾”教材问世,不仅独统两派学者激烈辩论,泛蓝人士甚至一度包围国立编译馆抗议。但由于台湾主权意识已成主流,“认识台湾”得以顺利纳入课程,也开启台湾史地教育新页。

为了衔接九十四学年升入高中的第一批国中小九年一贯课程国中毕业生,高中课程自民国九十年5月组成专案小组进行修订,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所教授张元出任历史科召集人,邀请十七位历史学者及高中老师组成编纂小组,将课程“标准”改为课程“纲要”,提供出版社编写教科书及教师教学弹性空间。

去年9月首次提出的历史科纲要草案,高一上首次增列“台湾史”单独成册,高一下以“中国远古史”为主。由于明朝中叶郑和下西洋,中国与世界互动增加,包括中华民国创建的中国近代史,全纳入高二“世界史”,却引发学者及泛蓝立委质疑“去中国化”;因此高中历史纲要被迫延后定案,新课程也因此全部延后一年实施。

张元过去曾被指为统派意味浓厚,但面对历史纲要争议又被泛蓝指为去中国化,张元与一半以上的编纂小组成员,在任期届满后,均婉拒续任。

前教长黄荣村为化解争议,去年11月请中研院院士许倬云、近史所所长陈永发、社科所所长梁其姿、成大历史系主任王健文等意见不一的历史学者举行公听座谈,终于达成“详今略古、由近及远”的修订原则,台湾史单独册且加重近代史内容,中国远古史扩充为“中国史”,中华民国创建由世界史改列中国史。

黄荣村当时指出,要取得所有历史学者或社会百分之百的共识非常困难,教育部只能先大约了解各方观点并巫考量,一切回归专业决定。

由逢甲大学历史所长周梁楷召集重组的课程编纂小组决定,台湾史部分要更详细呈现中华民国接管台湾的历程。参与此次历史课程暂行纲要编纂的台师大历史系教授廖隆盛强调,基于“详今略古”,小组决定加强二次大战后五十年的台湾近代史,中华民国接管台湾的过程,自然不能轻忽,除开罗宣言外,增加重要史料扩充内容,“这不等于接受台湾地位未定论,而是希望忠实呈现更多史实史料”。因此,台湾史纲要建议,“中华民国接收台湾的依据与争议,应该说明过去所称‘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之实质效力的检讨、盟军最高统帅第一号命令的意义”,也建议“论述外在国际情势与变化对台湾国际定位的影响,包括韩战爆发、国际冷战局势,旧金山和约、中日和约及失去联合国中国代表权,及台湾内部自由中国及本土在野人士的改革要求”。

对于外界质疑编纂学者受到教育部长杜正胜影响,周梁楷表示,杜正胜日前以“学者”身份向媒体说明“台湾主权未定论”相关史料时,展示的“读书笔记”,编纂小组之前根本从未见过。

外传曾遭施压加入地位未定论的黄荣村则强调,他任内就要求课程与政治脱钩,“多元史料可加入,但争议不能放入”。他也感慨,蓝绿争不休,“中华民国到底要在哪个年代放入台湾史?哪个年代放入中国史?势必都会引发不同解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