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看中国 人口老龄化 环境污染

标签:

【大纪元11月29日讯】

连接收听

随着天气转凉、圣诞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当我们开始忙着为亲朋好友选购各式各样精美的圣诞礼品的时候,曾经想到过制造这些商品的工人吗?现在,这种主要靠人工的商品,有许多是由中国输出的。法兰克福汇报报道了深圳制作圣诞商品的工厂中的见闻:“圣诞节产品必须完工,这些来自各省的男女民工每天在流水线旁工作12个小时或更长时间。他们做计件工作,缝制洋娃娃的衣服或装配电子线路,并用机器融化塑料部件,同时也就吸入了有毒的蒸气。夜间,他们疲惫不堪地倒在床上,宿舍里挤得满满的,厂主把他们锁在这些宿舍里。

今年德国家庭中圣诞树下的玩具中,有一半来自这样的工厂。工人的工作条件极其残酷,这些从内地贫困省份招来的工人挣的钱大多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往往每月只有三百元。从六月到九月的旺季,他们常常每天工作到深夜,连续几个星期没有休息。”

在这样的劳动条件下,工人倒毙在流水线旁的事时有发生。2001年国际玩具工业总会规定了保障工人福利的最低标准。在中国设厂的德国查普夫玩具公司是这样做的:“查普夫是在其所有中国工厂执行国际玩具工业总会标准的唯一德国企业,并持有证书。这里工人每周最多工作68小时,除了最低标准的480元月工资外,还有加班费。车间通风良好,八名女工合住一个房间。”这就是工人待遇相对较好的公司的情况,那么其余的工厂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人口的老化比起任何一个工业国家都来的迅速。由国家下令实施的计划生育,更强化了原来单纯因为平均寿命延长而引起的人口统计学上的这一趋势。这一趋势以及近年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使中国在养老问题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苏黎世报在一篇题为“中国人口统计学革命”的文章中提到养老问题成为中国的新任务。该报写道:“中国作为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拥有善待老人的传统。在儒家文化中,因为特别尊敬长者的缘故产生了世代互相尊敬的规则,这种没有明文规定的古老契约基础,已经由于人口统计学的革命被一扫而空。在过去25年中,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幅提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为平均72岁。更值得注意的是出生率的锐降。1970年时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下5.8个小孩,如今只为1.3个小孩。根据人口学专家的说法,中国人口统计学上的发展只经过一代人就达到西欧国家一百年才会面临的困境。”

新苏黎世报还提到中国政府当年实施计划生育,确实有它正面的意义,比如抑制人口的膨胀。当年实施计划生育的那一代人,如今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可是谁来照顾他们的晚年呢?新苏黎世报提到了4-2-1制,所谓的4-2-1制内容就是说:

“当年在计划生育时代生下的小孩如今已经迈入成年阶段,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得养活2个父母,4个祖父母。这样的任务对这些人而言不只是物质上也是精神上的负担。而城市的现代化导致更多的人只愿意组织自己的小家庭,摒弃了儒家文化中推崇的三代或者是四代同堂的文化。在报章杂志中,关于所谓“空巢”的老人问题一再被讨论。”

“不久我们就会知道那些悲观主义者的说法是否有道理。根剧悲观主义者的说法,在独生子女家庭中长大的小孩特别自私,因此他们不愿对照顾老年人尽义务。如果真的如此,中国的社会架构实际上正面临瓦解。而且数十年来由政府统一规定的公有化制度,也由于私人财产的累积和财产继承而面临崩溃。”

俄罗斯“消息报”的经济栏目日前以“中国将为‘经济奇迹’付出可怕的代价”为题目发表文章,文章从侧面反映了俄罗斯民众对于中国经济的看法。
文章写道:中国经济变革的巨大幅度可能也只有它所带来的问题和威胁与之相当。在这些问题和威胁中,环境的保护问题最为尖锐。

无数排灰色的厂房和多层住房吸收了无数农村来的移民,在今后的25年内,将有大约4亿农村人进入城市。他们将需要道路、房屋和相应设施。

中国的经济爆炸使得过去自给自足的经济,现在不仅开始进口粮食,而且进口其他的资源,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铜、铝、水泥的进口国,而且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中国能源的75%仍然依靠煤。但是政府在应对越来越多的停电问题时,仍然决定兴建更多的煤电厂。这只会导致有更多的空气污染和更多的酸雨落到中国公民头上。

北京正在努力与空气污染作斗争,鼓励居民使用液化气而不是煤来取暖,但同时向街上投放越来越多的汽车。中国的汽车数量每几年内就实现翻番,如果有一天,中国也达到美国的人均拥有汽车数量,他就不得不为6亿辆汽车找到停放的位置,而这已经超过了目前世界上汽车的总数。

所有问题中最严重的,就是缺水和水的污染问题。“我年轻的时候,到处是水”女作家戴晴(音译)回忆道。“以前北京的郊区到处是水,而现在离我们最近的水是在100米的地下。”

戴晴(音译)本人参加了史无前例的反对“三峡工程”的行动。目前已经接近建造结束阶段的“三峡工程”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但是戴京表示,“三峡工程”目前已经导致了诸如洪水等严重问题。它的上面是重庆市,那里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由于重庆市的排污管都是通向河里的,所以在旱季,水流不足以迅速运走污物时,人们的健康就会遇到问题。

中国的经济改革帮助了亿万的民众,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当我们仔细地看一看这个“经济奇迹”给环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们不应该无视它的严重性。

据 BBC报导,麦克· 马,一位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亲自看到:中国工人们在一个尘烟滚滚的,黑暗的,但却是装备着现代化欧洲设备的厂房内辛苦地工作着。“很多著名国际集团在中国的生产车间的环境保护和工人工作环境,同中国当地的车间是一个水平,他们只是在用最捷径的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在赚钱。一旦发现环境或其他问题,他们就迅速的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西方媒体看中国-两岸关系 对华武器禁运
西方媒体看中国(99)“中国农民调查”获国际大奖
西方媒体看中国 中共权力移交 民众上访
西方媒体看中国 汽车工业 经济竞争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