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门寻找如今定位和未来前途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4日讯】(美国之音记者张楠金门报导) 曾经长期扮演战地角色的金门虽然解除军事管制已经十几年了,但是现在仍在寻找自己定位和未来的前途。金门县长李炷烽呼吁把金门划为特区。

金门跟对岸大陆的厦门市隔海相望,近在咫尺。作为台湾反共复国的最前线,金门经历过许多惨烈的战争,到1992年才结束长达四十多年的军事管制,迎来对外开放的新时代。

*战争遗迹变为财富*

现在,战争的遗迹正在变成金门的财富,成为宝贵的观光资源。坑道、碉堡、纪念馆、战场史迹都是观光的景点,而海岸阻绝桩、 军事伪装和防御工事更是随处可见。我们的导游指着田地里的一根根水泥柱说:“这个就叫反空降桩,上面有三跟铁钉。只要是比较平、比较宽阔的地方都有这种东西,是用来阻止伞兵部队和直升机降落的。”

有趣的是,在金合利制刀厂,制作各种刀子的原料全都取自战争年代留下的炮弹壳。吴增栋总监说:“大陆打了两次炮战:第一次是823炮战,打了四十七万发,是炸弹;第二次是单打双不打,从1958年打到1978年,二十年打了五十万发,打的是宣传弹,弹壳是完整的,装传单用的。”

这家工厂搜集了大量当年解放军打来的炮弹壳,现在仍在收购弹壳,不过价格已经从60年代的二十几块钱台币一枚上涨到现在的五百块到六百块一枚。

吴增栋向记者显示了从切割炮弹壳到制成一把钢刀的全过程,他先后只用了十几分钟。

金门有三宝:贡糖、金酒和菜刀,菜刀指的就是金合利制刀厂生产的钢刀。现在,这家工厂每天生产大约一百把各类钢刀。

*呼吁各界重视排雷*

但是,有一样东西却是金门现在所不需要而又大量存在、并让金门人感到束手无策的,那就是,沿着一百二十公里海岸线埋设的大量地雷。导游说:“你们看一下左手边,这就是地雷区了,都是铁丝网和红色的三角形牌子,写着‘雷区’。”

这些地雷的存在反映出金门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金门县长李炷烽对国军未能清除这些地雷感到愤怒:“地雷对我们的建设发展造成很大的妨碍。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敌对团体在终结战争的时候都应该要扫清地雷,但是我们一再地呼吁,政府并没有重视。我可以预见得到,哪一天部队都撤走了,这些地雷一定留给我们地方政府去自行解决,我深深地以为不妥当。”

到底有多少地雷,没有人知道,布雷图在哪里也无人知晓,李炷烽估计,应该在几百万枚以上。他说,排雷是一个负责任的、人道的、讲人权的政府必须要有的作为。金门地方政府曾试图进行排雷,但是花费昂贵,每挖一枚地雷平均要花七万九千台币。李炷烽呼吁国际社会、人权组织关注此事,迫使台北当局解决这个问题。

*经济转型当务之急*

此外,金门还面临着经济转型问题。过去,在高峰时期,人口不过五、六万的金门就有驻军六个师十几万大军;而现在只剩下三个旅不到一万人。以前金门民众称阿兵哥为“绿色蚂蚁”,现在则戏称他们是“稀有动物”,用李炷烽的话说就是“金门虽无撤军之名,却有撤军之实”。作为经历过炮火硝烟的土生土长的金门人,李炷烽何尝不希望全面撤军,把金门变成和平区,但是他有自己的苦衷:“五十年来,金门的生活就是靠军人的消费,金门的谋生能力已经被国军进驻金门所制约,所以现在我要讲撤军,很多乡亲马上会骂我,因为现在还有一部分人是靠阿兵哥过生活。假如新的政策不进来,你一直讲撤军, 这些人一定很担心,我明天的日子怎么过。所以我觉得,在撤军之前应该让金门转型,比如让金门扮演香港和澳门这样的角色,让大家有另外一个新的生机。”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