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华卫二号 一周后抵达任务轨道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许敏溶╱台北报导〕华卫二号二十一日成功发射升空后,目前暂时停留在七三七公里高的暂驻轨道上,预计一周后抵达八九一公里高的任务轨道,台湾国家太空计划室副主任陈绍兴表示,由于华卫二号轨道高度较低,过去两天,每天经过台湾上空三次,但是从地面站的测试与接受资料显示,卫星功能正常,“健康状况良好”。

 陈绍兴表示,华卫二号抵达任务轨道之后,每天将通过台湾上空两次,时间为每天早晚十点,不过因目前卫星轨道高度较低,每天通过台湾的次数有三次,时间也不固定,以第一天为例,除了八点二十二分第一次与台湾地面站完成讯号通联外,上午十点多再次通过台湾上空,从地面站接收来自卫星的资料显示,包括卫星控制、微波操作等功能都正常。

 陈绍兴说,华卫二号预计一周后抵达任务轨道,从现在开始,地面站将进行为期约一个月的“早期轨道操作”,共分为四个阶段,前两阶段包括检视卫星健康状况、调整卫星各次系统执行轨道转换与执行轨道转换,最后则进行遥测照相仪与高空大气闪电影像仪调整校正。

华卫成功 都因他们默默奉献  记者郭怡君╱专题报导

 为了守护华卫二号直到成功发射,廿多名太空计划室工程师日夜轮班废寝忘食、长期驻守美国,几达“抛妻弃子”的程度,这些多半未满四十岁的年轻工程师没有总主持人或组长的头衔,却是华卫二号的幕后功臣。

 华卫二号去年十二月就送往美国范登堡基地发射场厂房待命,却因火箭测试问题一直延宕到前天才发射,苦候了近半年才升空,而负责整合测试团队的工程师们也得跟着留守,其中又以监控卫星健康状态的赖建芳、许吉元和负责品保的刘安顺驻守总日数最久。

 目前还单身的赖建芳,长达四个半月留守在美国,是公认最辛苦的工程师。发射前,他每天都得为卫星开机检查,因为太空计划室经费有限,无法派两人轮班,没有代班人的赖建芳根本没有假期可言。

 他回忆,最惊险的一次就是去年十二月下旬发生的加州大地震,因为震央就在范登堡空军基地附近,天摇地动的程度简直就跟九二一大地震差不多。

 那天早上九点多,他们才刚把卫星吊至厂房某处固定,吊架还没来得及拆就发生地震了!“看着吊架在空中来回晃的幅度超过两公尺高,所有人都紧张得不得了,深怕吊架就此砸下来打中正下方的华卫二号,会让所有心血前功尽弃!”

 他坦承,离开台湾这么久,心里难免抱怨为何华卫二号还不赶快发射,不过亲眼目睹卫星升空清楚漂亮的画面,很有成就感。

 已有两个小孩的许吉元是驻守美国时间第二长的工程师,他本来跟五月十九日生日的老婆讲好,要带她去度假,没料到发射一延再延,对老婆的承诺只有无奈跳票。觉得很抱歉的许吉元,只有利用工作人员能在火箭上签名留念的机会,写上他和老婆的名字,加注“2004.5.19生日快乐,我爱你”。

 许吉元说,华卫二号他从一开始就参与,从卫星设计、组装、测试到发射都随侍在旁,等于是看着华卫二号从无到有,对二号的感情自然不同。

 进入太空计划室已超过十年、也已结婚生子的刘安顺是卫星在美测试工作品保的负责人,他很感谢妻子的体谅,能支持他得长期不在家的工作。他强调,只要卫星发射成功,再怎么辛苦都值得。

 早在行政院八十六年核定华卫二号计划时,就开始参与卫星任务规划的林喆,是涉入华卫二号最深的工程师,不过他却很低调,仅说能发射成功很高兴,不愿居功。

 此外,工程师陈维钧、叶嘉靖、许铭煌、吴明仁等人,为了华卫二号发射前的整测工作,都有三、四度赴美纪录,最后一次总算等到发射成功,他们不约而同都在火箭上加签老婆和小孩的名字,有人特别画了两颗被箭串在一起的心,共同见证发射成功。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