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重建“新登窑”完成 首次窑烧七天七夜祈福旺旺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8月2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康俐雯╱台北报导)华陶窑二十年前创建的登窑因九二一大地震受损拆除,历经四年重建“新登窑”终于完成,今日起由工作人员集体接力烧窑,连烧七天七夜至九月二日。

华陶窑指出,这座重建完成的登窑有别于其他窑种,为全台湾现存最年轻、同时也是唯一量产柴烧陶器的全新登窑,八月二十九日华陶窑将举办“窑火、鼓舞祝福仪式”,祈求首次窑烧顺利。

陶瓷研究学者陈新上指出,登窑是由一间一间的窑室连接而成,每个窑室都和包仔窑一样,彼此相连。每间窑室从前面到后面一级一级加高,地基有如阶梯,所以也称“阶级窑”,在日本称为“登窑”,而在台湾则称为“目仔窑”或“坎仔窑”。

苗栗县最早的登窑,是一九二八年由佐佐木丈一建造的佐佐木登窑,现今在苗栗市仍保留着日治时期佐佐木丈一所建筑的登窑。华陶窑一九八四年成立时即坚持以苗栗县代表性传统窑炉“登窑”来烧制陶器,以作出适合花的花器。

全台在九二一地震前,每年仍生产柴烧陶器的柴烧登窑,就仅华陶窑一座,年产三至四窑,每年出窑总作品数约为近千件之多。大地震之后,由于华陶窑登窑窑壁裂损,于隔年拆除,历经四年的酝酿,华陶窑仍是以登窑为唯一选择,登窑新建期间,华陶窑仍继续以小穴窑烧制陶器,今日全台湾最年轻的登窑将点起第一把火,开始一连七天七夜的守火工作。

华陶窑退休的老陶师陈升堂师傅说,传统时期的窑场,烧窑要看天吃饭,对天气与节气的变化更要特别敏锐,因为早期没有电动窑炉,烧窑还是用木柴,如果天气太热,烧窑的师傅很辛苦,天气太冷烧窑升温不好升,雨天柴火容易湿,风大时升温更不稳定,烧窑顺不顺利,有一半要看老天爷,所以在每次烧窑前,掌窑的大师傅就会以祈福仪式--祭窑,祈求上天庇祐一切顺利。

华陶窑执行长陈育平则表示,烧窑的过程以往从未对外开放,此次希望透过新登窑首次窑烧的难得机会,于八月二十九日举办“窑火、鼓舞祝福仪式”共同见证登窑的新历史。

相关新闻
空服员希望乘客在飞机上别做这件事
奇特的旅游新趋势:搭机时什么事都不做
专家推荐搭机前吃这种水果 让飞行更舒适
什么是鸟击? 飞行员应该如何处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