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走错方向的生技产业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日讯】(大纪元记者曾本善综合报导) 台湾从玩具、制鞋王国进入电脑生产大国后,财经界现在正积极寻求再让台湾提高全球能见度的产业,这两大产业为液晶面板业和生物科技产业,面板业目前已有一定的实力,生技业仍在摸索及蕴育中。

生技业成为政府及民间企业积极投入发展的产业,除了政府以政策引导外,其中一个很大的动力竟是企业集团的负责人感叹生命无常,又深谙当今医学无法解决人生老病死的魔障而成立公司、基金会积极发展生技产业。

有这些想法并已付诸行动的大老包括台塑企业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永丰余集团董事长何寿川等。

这些企业都是国内的老牌企业,公司成立至少五十年,企业集团仍继续成长和茁壮中,但两大集团的负责人却在企业辉煌腾达之际有了青春难再的感叹。为了让自己有生之年可以保住活力和健康,继续为企业、为社会奉献心力,两大集团不约而同的都由儿女掌舵投入生技产业发展。

企业集团负责人发展生技产业,除了年龄、健康因素外,也带有一丝看尽人间繁华后悟到名利原是一场空的沧凉,期望透过发展生物科技、生命科学的方式,解决人所必须面临的老病死等恼人问题。

但粗略的看过一趟国内发展生技产业的方式后,对人生有另一番认识的一群人却有无限的感叹,因为,方向全错了。

如果生技产业的发展只是在研发新食材、新药材来解决人几千年来都解决不了的病痛,如高血压、糖尿病、风寒感冒等问题,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状况才是导致现代人疾病丛生的研究,这些投入生命科学研究的人力、物力最后可能还是一场空。

从时间和金钱的角度来看,现在投入生技产业也有缓不济急的疑虑。

因为,一项新药从研发到通过人体实验量产贩售,是一段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耗时十年到二十年,也可能最终一事无成,研发到最后根本无法上市。

即使好不容易成功了,能享受到新药服务也不过是人群中极少数能负担得起医疗费用的民众。若全球七十亿人口目前只有两成的人能获得起码的温饱,其余的人连求得一顿饱餐都成问题,哪还有能力买得起可长保安康的新药、新食材。

因此,解决人老病死的问题,良方不在生技产业,良方在心中,在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只是人被自己、被他人蒙蔽了,已无法理解为何只要修心就能解决人千年来都不得解的问题,已无法理解为何不用吃补、吃药就能常保健康、长寿。──转自台湾大纪元时报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