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新立法会民主派议政能力加强

标签:

【大纪元9月14日讯】(美国之音记者叶兵香港报导) 备受瞩目的香港第三届立法会选举结果揭晓。有分析认为,在这次被视为泛民主派与亲政府阵营对决的选举中,泛民主派获得的议席虽然少于预期,但是他们整体的议政能力将使得本来就很弱势的董建华政府面临更大的考验。 *民主派所获议席低于预期*

选举结果在港岛区重新点票后星期一中午正式宣布,民主派获得二十五席,远低于原来预估的席位过半数目标,也少于选前在民主党候选人遭受负面新闻困扰后所期望争取的二十八席。

新华社报导说,这届立法会选举是香港政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亲北京的文汇报表示,爱国爱港的稳定力量最终占多数议席的选举结果证明,广大香港选民并不希望立法会出现一面倒的反对声音,以至议会陷入争论不休的局面,进而瘫痪政府。

有分析指出,这次选举的赢家应该是民建联和自由党。左派阵营中的最大组织民建联获得十二席,取代了民主党成为立法会最大政党,它的盟友自由党成为立法会的第二大政党。

去年七一游行后本来气势如虹的泛民主派不仅没拿到过半数的立法会席位,民主派阵营中的最大组织民主党还沦为第三大政党。民建联和工联会以直选获九席,功能组别四席;自由党直选拿二席,功能组别八席。加上在功能组别的亲政府人士,亲政府阵营在新一届议会中仍占三十多席。

*面对逆境成绩不算太差*

时事评论员李怡则表示,表明上看,民主派在这次选举中获得的席数不如预期,但是跟中国政府大力支持的亲政府派相比,面对北京强大压力和软硬手段的民主派所取得的成绩也不算太差。

他说:“去年七一以来,事实上,香港是在中共强大的专权政治软硬兼施的出招之下争民主。这当然是很困难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我想,有点挫折有好处,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好。香港所谓亲中的团体背后有那样大的帮助,而民建联和亲中政团所取得的成绩也未见得很好。”

*议政能力大增对政府构成压力*

这次选举中,新当选者几乎都是能言善辩,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以言词激烈著称的四五行动成员梁国雄和封话筒后以独立身份参选的电台主持人郑经翰。此外,有四位香港大律师也加入了泛民主派在立法会的阵容。

李怡指出,泛民主派获得的席位不如亲政府力量多,但是他们的议政能力大为增强,甚至可以改变立法会的政治生态,让特区政府面临很大压力。

他说:“中间还搞一个梁国雄出来,就够头痛了,还有郑经翰也出来,也上脑筋了。你不能只看席次。而且这批人虽然他们四十五条关注组跟民主党不属于同一个政党,但是可以说他们非常团结,在主要问题上他们看法非常一致。所以他们可以说是(立法会)唯一的最大力量。亲中的民建联和自由党他们不是同一回事。他们的想法都不见得一样。但是这二十五席的想法都很坚定。所以,不能只看席次。只看席次,当然有一点失望,但是要看什么人进去,就会觉得比上一届好。”

*民主派异常团结将成关键少数*

岭南大学政治学副教授李彭广认为,泛民主派获得二十五席以后将在新立法会造成一个平台,容易使立法过程中出现关键少数,并且使以董建华为首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下届立法会的四年会期继续处于弱势地位,施政更加困难。

李彭广表示,新立法会两大派别之间的角力,将考验特区行政长官在施政方面的驾驭能力和妥协艺术。

这位学者指出,泛民主派在这次选举中的实际得票率超过了半数,但是由于配票不当,失去了应得席位,以至所得席位跟得票数不尽一致。他还表示,香港选民的投票率高于前两次立法会选举,显示香港社会的公民意识比以往更加成熟,北京应该对香港市民的参政热情和改革愿望做出回应。

他说:“北京中央政府就需要适当地提出改革,不然就会造成下一波的政治改革压力。”

李怡指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争取民主的历程反反复复风风雨雨,说明民主权利来之不易。他认为,香港市民由于历史原因坐享其成地得到了其他社会需要以不懈努力来争取的种种自由和权利,但是他们现在似乎越来越意识到只有建立牢固和比较完善的民主制度,才能保障他们拥有的自由和法制。

相关新闻
港报呼吁政府认清民意主流
民主党立会议席减四分一
民建联势成为立会第一大党
大陆学者指香港立法会选举投票率高是好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