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海啸效应 东港渔获量大增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静慧╱东港报导〕东港渔市昨天新年开市第一天,黄鳍鲔、旗鱼等渔获丰富,但每公斤拍卖价格平均只有一百五十元至一百六十元,创下近五、六年开市新低。渔市场主任林汉丑怀疑,可能是南亚地震导致印度洋鱼群乱窜,太平洋海域附近大丰收,却因量多导致价格下滑。

配合日本渔市场新年休市,东港渔市从上月29日起休市五天,昨天恢复交易,买气热络。

林汉丑指出,一年当中的渔获价格通常以新年开市前后最好,因为天气寒冷渔民作业困难,渔获量往往不理想,价格大多会飙高。

昨天进东港渔港卸货的船只特别多,一个上午就多达五、六十艘,几乎每艘船都是满载而归,渔民眉开眼笑,没想到交易拍卖并没有开出红盘,反而一路下滑,渔民的笑容顿时烟消云散。

林汉丑说,往年开市拍卖价约在二百元至二百二十元,新年过年前,东港渔市拍卖黄鳍鲔每公斤价格还飙涨到三百三十元至三百五十元,昨天平均每公斤拍卖价才一百五十元、一百六十元左右,价格降了一大半,更创下近年开市首日新低价,与渔民预期涨价心理相差甚远。

林汉丑表示,或许有人认为是受南亚地震影响,把价格给“震”掉了,其实牵动渔市价格的主因是日本市场,日本近来不景气加上连日下大雪,日本人吃鱼不像以往那么“阿莎力”,而且不少台湾船只在南亚海域捕捞,大部分都是就近在当地拍卖后再转运到日本,况且地震发生至今也没有南亚方面的远洋渔船回东港交货,地震对渔市影响有限。

反而是地震可能影响到鱼群生态,林汉丑认为,今年开市的渔获量出奇的多,可能是印度洋的鱼群被地震吓得到处窜流,虽然造成渔民大丰收,不过鱼货一多价格自然下滑。

〔记者魏斌╱屏东报导〕东港渔市渔获量激增,与南亚灾变有无关联?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多位研究人员看法格外保留,研究人员认为,强震、海啸改变渔场条件,或许可能造成渔获变化,不过到目前为止无人能预估渔场改变方向及幅度。

研究人员强调,现在渔获剧增,下个月就可能锐减,但南亚灾变影响持续扩大,多位钻研恒春半岛海洋生态的研究人员,三天两头就须下水进行调查,南亚灾变成为往后数年海洋环境变迁的重要因子,已是无可避免的事实。

海生馆前年开始推动黑鲔鱼人工繁养殖计划,研究人员连续多年出海取回黑鲔精卵细胞,对远洋渔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助理研究员李彦宏认为,现阶段没有人有办法评断海洋环境的变化,去年澎湖渔获量也传出大增的消息,真正原因无人敢下断言,其中是否隐含什么讯息,有待研究。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