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早产儿年年增早疗资源叹不足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近十年来,台湾地区早产发生率上升十三%,去年平均每八个新生儿,就有一名是早产儿,不过早期疗育资源却仍然匮乏,让不少巴掌仙子的父母,苦苦等候、心力交瘁。

昨日儿童保健协会举办早产儿防治研讨会,会中长庚医院妇产科教授郑博仁演讲指出,台湾地区早产好发于二十岁以下、四十岁以上的孕妇,而早产及低出生体重(两千五百公克以下 ),是台湾地区新生儿最主要死因。

马偕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许琼心指出,台湾每年至少有六、七百位极低体重早产儿因发展迟缓需要早期疗育,若未及早接受复健,可能留下智力障碍、情绪障碍、脑性麻痹等后遗症。

许琼心表示,受限于职能治疗师、语言治疗师人力不足,这些孩子却平均得等上三、四个月,才能够排到医院的早疗课程,而经济贫穷的弱势家庭,更可能因求助无门,错失黄金复健期。现代家庭以双薪小家庭为主,夫妻俩都要上班,多半无力照顾早产儿,相关社福资源又不完善,教年轻夫妻们怎么敢贸然生育下一代?

爸妈细心呵护 巴掌仙子长大了

〔记者王昶闵/台北报导〕“妹妹,我是爸爸!”保温箱中的于倢,皮肤薄如蝉翼,只有巴掌大、几颗鸡蛋重,听到爸爸呼唤,竟立刻张开眼睛望着他,让爸妈下定决心:“不管多苦,一定要把她带大。”

昨天台大医院举办早产儿回娘家活动,数十位早产儿齐聚一堂,现场展示小朋友穿过的超迷你衣服,父母们也分享一路走来的心情点滴。

黄于倢是台湾体重最轻的早产儿,出生时才四百廿克,如今已一岁六个月了,爸爸黄崇珉在云林当老师,为了照顾她,今年3月留职停薪,与妈妈一同北上租屋,以便就近接受台大医院的早期疗护。于倢因视网膜病变,罹患一千两百度高度近视,如今尚须靠针筒喂食,也因发展迟缓,需每周复健,夫妇俩无怨无悔,因不放心假手他人,索性放下工作专心照顾孩子。

一岁十个月大的周靖芸,出生时,也只有四百三十二公克,看起来一双眼睛圆滚滚。周妈妈说,靖芸总是笑脸迎人,让她每天都好快乐,虽然靖芸只刚学会坐,但进步很快,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靖芸平安健康、快乐长大。

跑不快的小天使 快乐向前冲

心路基金会昨日举办一场针对学龄前障碍儿的“早疗特殊运动会”,障碍儿在跑步竞赛中奋力向前,老师与家长们则在一旁加油、引导。(记者廖振辉摄 )

〔记者周富美/台北报导〕五岁的“英雄斗沙”是多重障碍儿,他到心路基金会接受早期疗育两个多月后,终于学会走路。昨天他与上百名走不稳、跑不快的小天使,参加国内第一场早疗儿童特殊运动会,大家用助行器接力赛跑、传球比速度,展现小小运动家精神。

心路基金会昨天举办第一届、针对七岁以下身心障碍幼童设计的“早疗特殊运动会”,这场特别的运动会参赛者全是罹患自闭症、唐氏症、多重障碍等一岁到六岁的幼儿,约有上百名幼童热情参加红白传球大赛、队呼比赛、亲子趣味竞赛和个人跑步竞赛。别看走路很简单,这些小朋友全都要花上一、两年的时间,才能从翻身、坐起来,进步到可以扶着走。

来自心路爱儿中心的五岁男孩斗沙,平时仰赖爸爸照料生活起居。到心路两个多月之后,终于从爬行学会独自走一段路,斗沙昨天还获得助行器步行比赛速度组第三名。

在心路万芳中心接受早疗的两岁小珊罹患中度自闭症,妈妈昨天陪她一起参加“走路比赛”,小珊刚开始太过紧张哭了出来,但看到妈妈在终点不断对她喊着“加油、加油”,最后“走”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心路基金会表示,今年在缺乏企业赞助的情况下,亏了十多万元举办这场特殊运动会,希望让早疗幼童与家长们,留下难忘的回忆,明年能够顺利筹措经费再办一次。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