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早產兒年年增早療資源嘆不足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近十年來,台灣地區早產發生率上升十三%,去年平均每八個新生兒,就有一名是早產兒,不過早期療育資源卻仍然匱乏,讓不少巴掌仙子的父母,苦苦等候、心力交瘁。

昨日兒童保健協會舉辦早產兒防治研討會,會中長庚醫院婦產科教授鄭博仁演講指出,台灣地區早產好發於二十歲以下、四十歲以上的孕婦,而早產及低出生體重(兩千五百公克以下 ),是台灣地區新生兒最主要死因。

馬偕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許瓊心指出,台灣每年至少有六、七百位極低體重早產兒因發展遲緩需要早期療育,若未及早接受復健,可能留下智力障礙、情緒障礙、腦性麻痺等後遺症。

許瓊心表示,受限於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人力不足,這些孩子卻平均得等上三、四個月,才能夠排到醫院的早療課程,而經濟貧窮的弱勢家庭,更可能因求助無門,錯失黃金復健期。現代家庭以雙薪小家庭為主,夫妻倆都要上班,多半無力照顧早產兒,相關社福資源又不完善,教年輕夫妻們怎麼敢貿然生育下一代?

爸媽細心呵護 巴掌仙子長大了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妹妹,我是爸爸!」保溫箱中的于倢,皮膚薄如蟬翼,只有巴掌大、幾顆雞蛋重,聽到爸爸呼喚,竟立刻張開眼睛望著他,讓爸媽下定決心:「不管多苦,一定要把她帶大。」

昨天台大醫院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數十位早產兒齊聚一堂,現場展示小朋友穿過的超迷你衣服,父母們也分享一路走來的心情點滴。

黃于倢是台灣體重最輕的早產兒,出生時才四百廿克,如今已一歲六個月了,爸爸黃崇珉在雲林當老師,為了照顧她,今年3月留職停薪,與媽媽一同北上租屋,以便就近接受台大醫院的早期療護。于倢因視網膜病變,罹患一千兩百度高度近視,如今尚須靠針筒餵食,也因發展遲緩,需每週復健,夫婦倆無怨無悔,因不放心假手他人,索性放下工作專心照顧孩子。

一歲十個月大的周靖芸,出生時,也只有四百三十二公克,看起來一雙眼睛圓滾滾。周媽媽說,靖芸總是笑臉迎人,讓她每天都好快樂,雖然靖芸只剛學會坐,但進步很快,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靖芸平安健康、快樂長大。

跑不快的小天使 快樂向前衝

心路基金會昨日舉辦一場針對學齡前障礙兒的「早療特殊運動會」,障礙兒在跑步競賽中奮力向前,老師與家長們則在一旁加油、引導。(記者廖振輝攝 )

〔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五歲的「英雄鬥沙」是多重障礙兒,他到心路基金會接受早期療育兩個多月後,終於學會走路。昨天他與上百名走不穩、跑不快的小天使,參加國內第一場早療兒童特殊運動會,大家用助行器接力賽跑、傳球比速度,展現小小運動家精神。

心路基金會昨天舉辦第一屆、針對七歲以下身心障礙幼童設計的「早療特殊運動會」,這場特別的運動會參賽者全是罹患自閉症、唐氏症、多重障礙等一歲到六歲的幼兒,約有上百名幼童熱情參加紅白傳球大賽、隊呼比賽、親子趣味競賽和個人跑步競賽。別看走路很簡單,這些小朋友全都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從翻身、坐起來,進步到可以扶著走。

來自心路愛兒中心的五歲男孩鬥沙,平時仰賴爸爸照料生活起居。到心路兩個多月之後,終於從爬行學會獨自走一段路,鬥沙昨天還獲得助行器步行比賽速度組第三名。

在心路萬芳中心接受早療的兩歲小珊罹患中度自閉症,媽媽昨天陪她一起參加「走路比賽」,小珊剛開始太過緊張哭了出來,但看到媽媽在終點不斷對她喊著「加油、加油」,最後「走」出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心路基金會表示,今年在缺乏企業贊助的情況下,虧了十多萬元舉辦這場特殊運動會,希望讓早療幼童與家長們,留下難忘的回憶,明年能夠順利籌措經費再辦一次。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