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操作失利 银行、企业双输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1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忆红╱新闻分析〉台湾上市柜公司操作外币选择权可说是近5年来才较为普遍,为何之前都相安无事,去年才暴露出外币选择权不当操作的严重性?除去年汇率大幅变动,导致投机性心态浓厚的上市柜公司出现巨幅亏损,爆发财务危机,凸显外币选择权不当操作的严重性外,金融机构在业务当头,风险控管在后的强力推销,也是原因之一。

金融机构在业务挂帅下,旗下的财务行销部门(TMU )多积极向企业销售各项金融商品,当然外币选择权也不例外。据指出,财务行销部门为冲绩效,往往会鼓吹企业操作高过可以负担的部位,而当金融机构风险控管部门察觉有异时,在一切讲究业绩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平心而论,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若未存有操作财务杠杆的投机心态,也不会心动进而轻易购买部位庞大的外币选择权,二者可说都是在利之所趋的心态下,一拍即合,共赴金钱游戏盛宴。

一家企业若以汇率避险为前提,除远期外汇外,购买的外币选择权部位应与在当地的营业额相当,但以近期爆发外币选择权不当操作的的某家上柜公司为例,年营业额约新台币80亿元,但从外币选择权的亏损程度观察,推估操作部位达50~60亿欧元,且该公司并未与欧洲厂商往来,但却操作欧元∕美元的选择权。

而一家申请重整的上市公司,也传出是前前任董事长操作外币选择权亏损过大,在疑似掏空公司后潜逃国外。

事实上,公司因操作外币选择权不当而爆发财务危机,甚至申请重整,金融机构也得不到好处,除可能要以债做股,成为企业私募特别股的股东外,若企业破产倒闭,金融机构也会出现一笔为数不小的呆账,真正就是“利字一把刀,一面二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