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路﹙四﹚

邱显德 撰文、摄影

人气 3
标签:

追求至高无上的涅槃境界
任何一个尘世中的俗人来到这样偏远寂寞的地方,他的第一个感受是苦,第二个感受还是苦。第一个“苦”是劳累和清贫之苦,第二个“苦”是与世隔绝、寂寞难耐之苦。物质和精神,你都极端缺乏。在这个远离尘世的简陋山洞里,除了博大精深的苦,什么都没有。于是,唯有苦修,在咀嚼无穷无尽的“苦”中,悟出生命的真谛。因此,驱除人体的私欲,进入梵我如一的境界,才是人生的完美轮回和结局。要做到这一点,就得遵循这种闭关修行的戒律。

这里的修行洞,常年没有灯,洞口只有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窗口,每天送一次酥油茶和糌粑。苦修精神,对一个日日生活在安逸社会中的俗人来说,那是非常困难、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当今社会更多的是滚滚红尘中,直冲云霄的喧嚣和诱惑,大多数的人被卷到了青云之上,然后又重重地摔了下来,但仍有更多的人渴望被推上天,让万众仰视,那怕为此而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追名逐利,享乐至上,是我们社会的通病,现代都市文明人,不要说闭关面壁修行,就连静下心来,偶尔思过的一小点时间都没有了。

这里的小喇嘛,是专门替入洞修行的师兄送食物的,我从孩子纯净无邪的眸子里,看到了一种平和深沉的目光,那不是他这种年龄的孩子应该有的眼神,这难道就是修练的结果吗?于此,我想起晨钟暮鼓,松涛如歌的境界,也想起法号长鸣,诵经之声低回婉转的大殿,还有幽暗的山洞,苦修的喇嘛,险峻的山道,寂寞的日日夜夜。忽然我顿悟的想起,米拉日巴不就是如同刚刚离去的那个小孩的转世吗?苦行僧啊!苦行僧,不吃苦,那能成僧。

在西藏我听过一些令你简直无法相信的闭关行为。他们闭关,少则三至五年,狂热者至死方休,将自己的余生闭关在洞穴之中,日日静思默念,祈求悟得涅槃。据说有的年纪很轻就进去了,圆寂后被抬出来,已是老头一个,其间乌漆漆的岁月数十年,不知他是怎么捱过?这种闭关修行的意志力,令世人望尘莫及。

在石洞里,他必是沉在静观中,将把他从轮回的苦痛中解放出来,他死后将走到永远的安息——“虚无中去”。决定闭关的喇嘛,通常会选择一个荒凉地区,走进一个漆黑的岩洞里,然后封住入口,只留一个小孔,以便其他喇嘛能送食物。闭关后,终生不得见光,更不得与送食物的喇嘛说话,否则多年来,孤独的苦修将前功尽弃。

闭关在石墙内的苦行僧,再也听不到外界的任何声音,盈耳的只有他自己诵经祈祷的喃喃声。长夜漫漫,他无从知道太阳何时下山,夜晚又是何时到来,只能从冷暖判知季节的更替,一只蜘蛛或许就是他唯一的伙伴。他的头发早已长可及地,指甲也长而蜷曲,肤色变白,这样无边黑暗的日子,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他不断诵念经文,而能进入至高的涅槃境界,苦行僧日渐老去,但自己却浑然不知。

对他而言,时间是静止的,和涅槃的永恒境界相比,生命彷如一瞬间。直到有一天送食物的僧人,发现碗里的食物几次原封不动时,便明白苦行僧已圆寂归天了,洞穴将被强行破开。这时围在尸体旁的喇嘛们,都相信他已进入涅槃的天国世界。

据说僧人在入关的前一刻,都会庄严地看着四周的一景一物,这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次仰望苍空和浮云,此后,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了,从此与世间的一切事物绝缘,生死的告别,表现得如此的豪迈,如此的从容不迫,令人震惊悲壮不已。——茫茫西藏路——@(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天葬寻记﹙九﹚
天葬寻记﹙十﹚
朝圣之路﹙一﹚
朝圣之路﹙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