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师对谈 谢揆与金容沃从哲学谈在地全球化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3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三十日电)行政院长谢长廷与来台访问的韩国哲学大师金容沃,下午在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举办的座谈会中,从道家哲学谈起,探讨在地化、全球化与台湾自我定位;谢长廷指出,全球化是世界主流价值,但如果没有在地化,将会失去文化特色。

谢长廷指出,全球化与在地化是“共生”的,共生也是所有文化的原理,台湾的特色,就是具有文化多样性,例如台湾有多种语言、族群,如此多样的文化环境寻求共生,比起韩国、日本等单一民族国家还困难。

他说,老子道德经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人、天、地的共生原理,就是“自然”,追求自然共生,才能达到永恒、平衡与和谐。

金容沃(Kim Young Oak)说,在全球化趋势的洪流里,维持自我定位(identity)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根本问题;全球化也是真正的在地化,在地化不是一种“形成”,而是需要“人的认同(identity)”。

金容沃表示,台湾认同是暂时性的字眼(temporary word),因为它不断在变化,也不能完全抹煞(erase)中国;不论是台湾或是韩国都经过多元文化交流与别国的压迫,消化多元文化、理念与各种冲突后,已达到相当高的民主阶段;最重要的是,自我认同是不能“小看自己”。

金容沃提出认同不能“小看自己”,谢长廷也有相同看法;谢长廷说,道德经提到“长短、难易、有无、高低”,都是比较出来的,这是人的看法与标准,并非“自然”的标准,因此现在台湾定位,都是人的看法、价值观与成见。

金容沃又说,知识份子的使命是批判,但在批判中存有“爱”,才能帮助社会进步;谢长廷回应表示,知识份子除了批判也要自我反省并怀着爱心与慈悲,对土地、弱者以及人,充满关怀。

最后,谢长廷用“欲罢不能”形容这场与金容沃短短三十分钟的对谈,他并致赠台湾造型的陶笛给金容沃,为这场座谈划下完美句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