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故居——摩耶精舍

鱼果

人气 384
标签:

【大纪元4月28日讯】“无人无我,无古无今,掷笔一叹”,张大千先生晚年在画作题上这几个字。
  
  大师的最后一站

  旅居海外30多年后,大千居士来到了台北的外双溪。1977年,他定居于亲手辟建的摩耶精舍。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后几年。

  1983年,他病逝了!政府不仅明令褒奖,还以国旗覆棺。大千遗体火化后,便安葬在摩耶精舍的梅丘之下。他留下的遗嘱表示,要把摩耶精舍和他所收藏的古代书画都捐给国家。

  他病逝前一年的四月,蒋经国总统颁给他国家至高荣誉之“中正勋章”表彰他的文化贡献。

  可贵的是,大千居士在摩耶精舍的岁月里,完成了他一生的辉煌巨作“庐山图”。他生平游遍千山,画遍千山,独独未曾见过庐山,却选择绘制庐山图,为他的艺术生涯划上句点!这幅画,融入了他一生的功力,大千居士奋力攀上艺术生涯的最高峰。

  随后,故宫博物院在摩耶精舍成立张大千纪念馆,保留大千先生当时家居的原貌,这些大千生前的摆设,处处都是大师的艺术心血,参观者无不感受大千居士的巧思与巨构。从这一方园林造景来看,张大千无愧是当代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艺术大师。


  自然的园林生活

  摩耶精舍占地约578坪,两层四合院的居屋占222坪。这里一草一木、一景一石都是大千居士亲自经营的。如果说,摩耶精舍是大千居士的立体画作,应该也不为过。

  大千纪念馆内一方池塘,袭来悠雅的古风。蒋经国先生题字“亮节高风”下,一石桥跨池之上。我随性步行,独自过桥,只觉心旷神怡;花木相间中,锦鲤悠游。这典雅的园林造景,令我俗虑尽消。

  我似乎感受到恬淡的生活之美。我想起,张大千和古代的骚人墨客一样,偏爱园林之美。1932年,他和兄长张善子,居住在苏州的网师园。

  任职于纪念馆的杜先生说,大千先生一生与自然为伍,所以大千居士的居所,庭园之陈设皆重于屋室本身。从四川的“梅都”、巴西的“八德园”、美国的“可以居”、“环毕盦”到外双溪的“摩耶精舍”,张大千用心于庭园经营,举凡盆景、雅石或造园都是在大师的亲自监督下完成。

  大千居士是生活艺术家

  进入摩耶精舍,仿佛进入了大千的生活世界。客厅的陈设简单大方,几上摆置了各式奇石,更是一般人家里不会有的陈设。

  紧邻客厅的是画室,那一座大千先生挥毫作画的蜡像,让我们想见当年。传说大千先生是黑猿转世,生前常以戏猿为乐,因此馆方也做了猿猴的蜡像,让它们随侍在侧。

  小会客室听说是张夫人接待女宾的地方。里面有一幅小孙女送给大千爷爷的画,笔触天真自然,听说大千先生十分得意呢!这幅作品依旧挂于此处,可想大千先生是多么的喜爱了!

  如众所知,大千先生是严格的美食家,据说有弟子因为不懂吃,被大千居士斥为“那还学什么艺术”而拒于师门的。杜先生说,大千居士兴致来时,也会亲自下厨烹调。许多文人雅士都曾是座上客,餐厅墙上挂着的“宾筵食帖”就是宴请国之大老-张群先生的菜单。

  大千居士的庭园内,不仅有奇花与奇石,还有长臂猿和鹤。正因为这些生灵,摩耶精舍更显其鲜活之生气。

  于是,这一方台北的角落,遗世而独立,竟是艺术家最后的桃花源!

  梅丘生死梦摩耶

  张大千先生逝世已经二十余年了!

  大千居士生前走遍千山万水,最后休止于台北郊外的梅丘。还记得,他旅居美国加州时,他在居所“环毕盦”建一“笔塚”,用以葬其画笔。台北的梅丘之下,却葬着这位中华文化的大师。

  摩耶一词是佛教的典故,释迦牟尼的母亲就叫做摩耶夫人啊!她的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

  大千居士最后用摩耶为居所命名,真有深意啊!

  他当过百日的和尚;念过天主教办的小学;被迫当过强盗的师爷;去日本学过染织;到过敦煌临摹;开过无数画展;住遍世界各地。

  细数其一生,大千居士并未辜负“大千”一名。唯独,自从他离开中国大陆之后,终生不得回归故土。亲属、门生、故旧,从此永别矣!

  我想,大千先生是孤独的。艺术上的孤独、心境上的孤独、人情上的孤独与时代性的孤独。我回顾了大千的历史,来到了他的故居。热闹的繁华里,我看见了顶峰者的放歌。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在梅丘,为大千居士叹息!

  附注:到精舍参观须事先预约,备有专人解说。访客可沿着中庭通道至一楼的客厅、画室、小会客室及餐厅顺序参观。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吕良伟争演张大千 并非主动降低片酬
七海官邸 揭纱亮相
吕良伟贴上大胡子 塑造刚柔相济的张大千
黄健中新作《张大千》开机 张娜拉顶替金喜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