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传播学者:台湾电视新闻主播应深化专业涵养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3日报导】强化新闻主播专业涵养专题(一)(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北三日电)台湾的电视新闻主播总是以俊男美女作号召,光鲜亮丽的主播形象深烙在阅听众心中,媒体对主播的过度包装和宣传,使主播成为明星、艺人般的公众人物,新闻专业反而被忽视;传播学者与媒体专家忧心台湾主播艺人化的现象,一致认为,主播应回归新闻工作者本质,加强新闻专业涵养。

电视新闻主播曝光率高,渐成为社会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一言一行总是受关注。因为媒体是监督制衡的第四权,因此社会对媒体人期待也特别高,近来新闻主播绯闻事件一再上演,不但成为台湾各大媒体竞相报导的焦点话题,也严重打击和损害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形象,传播学者和专家除了对媒体在新闻伦理道德提出呼吁外,也对新闻主播艺人化的现象,感到忧心。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所长胡幼伟指出,媒体面临商业竞争压力,纷纷祭出以外型取胜的新闻主播来吸引观众,这并非是件坏事,但新闻主播具有亮丽外型的同时,应加强新闻专业训练,才能掌握社会脉动与新闻的深度与广度。

胡幼伟说,新闻主播不能只是读稿机而已,以美国为例,能登上电视新闻主播位置的人,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新闻采访经验,才能掌握新闻的灵敏度;在美国,资深的新闻主播除了播报之外,大多也参与幕后的新闻制作过程,可以决定新闻播报的顺序、角度,以及哪些新闻该播,哪些新闻不该播。

胡幼伟表示,当前台湾的电视新闻主播,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制作的核心角色,如果没有参与新闻制作过程,在播报新闻时会缺乏对新闻的掌握。

他说,有个人风格的播报方式并非不可,但个人风格仍应含有稳定、庄重的态度,而不是以浮躁、轻挑的方式播报;新闻应具有传递资讯,替社会大众解惑的功能,主播给人的感觉,应是不断追求知识与专业素养的人,而不是只具外表的艺人。

从事新闻工作数十年的新闻公害防治基金会执行长卢世祥指出,台湾新闻主播最大的问题,就是“认不清自己的角色”;他强调,主播不是艺人,也不应是公众人物,主播的定位应该只是“新闻工作者”而已。

卢世祥表示,在美国,电视新闻主播具有相当高的新闻专业性,因此社会地位崇高,反观台湾,电视台或是主播本人,都把主播当作是“知名公众人物”或是艺人经营,这是相当不良的的示范,也造成台湾媒体生态圈的恶性循环。

他指出,台湾当前的新闻环境,不论是新闻节目或是主播本人,都已经被娱乐化与商业化包装,让社会大众认为主播一定是“光鲜亮丽、名利双收”,也让台湾新闻媒体成为肤浅文化的具体表象,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不良示范。

卢世祥说,主播应认清自己是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扮演好传递讯息给社会大众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竞逐播报八卦、口水新闻,也不该把自己当作是明星经营,八卦狗仔媒体更不应挖掘“不应是公众人物”的新闻主播的隐私,供社会品头论足。

这近几年主播绯闻剧本一再重演,只是主角不同,,新闻主播的角色定位已面临深刻检讨的地步,卢世祥说,新闻应回归新闻本质,脱去娱乐与商业外衣,而主播更应谨守分寸,提升专业能力,扮演好传递新闻讯息的角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