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傳播學者:台灣電視新聞主播應深化專業涵養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3日報導】強化新聞主播專業涵養專題(一)(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三日電)台灣的電視新聞主播總是以俊男美女作號召,光鮮亮麗的主播形象深烙在閱聽眾心中,媒體對主播的過度包裝和宣傳,使主播成為明星、藝人般的公眾人物,新聞專業反而被忽視;傳播學者與媒體專家憂心台灣主播藝人化的現象,一致認為,主播應回歸新聞工作者本質,加強新聞專業涵養。

電視新聞主播曝光率高,漸成為社會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一言一行總是受關注。因為媒體是監督制衡的第四權,因此社會對媒體人期待也特別高,近來新聞主播緋聞事件一再上演,不但成為台灣各大媒體競相報導的焦點話題,也嚴重打擊和損害新聞工作者的專業形象,傳播學者和專家除了對媒體在新聞倫理道德提出呼籲外,也對新聞主播藝人化的現象,感到憂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所長胡幼偉指出,媒體面臨商業競爭壓力,紛紛祭出以外型取勝的新聞主播來吸引觀眾,這並非是件壞事,但新聞主播具有亮麗外型的同時,應加強新聞專業訓練,才能掌握社會脈動與新聞的深度與廣度。

胡幼偉說,新聞主播不能只是讀稿機而已,以美國為例,能登上電視新聞主播位置的人,大多具有一定程度的新聞採訪經驗,才能掌握新聞的靈敏度;在美國,資深的新聞主播除了播報之外,大多也參與幕後的新聞製作過程,可以決定新聞播報的順序、角度,以及哪些新聞該播,哪些新聞不該播。

胡幼偉表示,當前台灣的電視新聞主播,並非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新聞製作的核心角色,如果沒有參與新聞製作過程,在播報新聞時會缺乏對新聞的掌握。

他說,有個人風格的播報方式並非不可,但個人風格仍應含有穩定、莊重的態度,而不是以浮躁、輕挑的方式播報;新聞應具有傳遞資訊,替社會大眾解惑的功能,主播給人的感覺,應是不斷追求知識與專業素養的人,而不是只具外表的藝人。

從事新聞工作數十年的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執行長盧世祥指出,台灣新聞主播最大的問題,就是「認不清自己的角色」;他強調,主播不是藝人,也不應是公眾人物,主播的定位應該只是「新聞工作者」而已。

盧世祥表示,在美國,電視新聞主播具有相當高的新聞專業性,因此社會地位崇高,反觀台灣,電視台或是主播本人,都把主播當作是「知名公眾人物」或是藝人經營,這是相當不良的的示範,也造成台灣媒體生態圈的惡性循環。

他指出,台灣當前的新聞環境,不論是新聞節目或是主播本人,都已經被娛樂化與商業化包裝,讓社會大眾認為主播一定是「光鮮亮麗、名利雙收」,也讓台灣新聞媒體成為膚淺文化的具體表象,成為新聞傳播教育的不良示範。

盧世祥說,主播應認清自己是新聞工作者的身份,扮演好傳遞訊息給社會大眾的角色,不應只是一味競逐播報八卦、口水新聞,也不該把自己當作是明星經營,八卦狗仔媒體更不應挖掘「不應是公眾人物」的新聞主播的隱私,供社會品頭論足。

這近幾年主播緋聞劇本一再重演,只是主角不同,,新聞主播的角色定位已面臨深刻檢討的地步,盧世祥說,新聞應回歸新聞本質,脫去娛樂與商業外衣,而主播更應謹守分寸,提升專業能力,扮演好傳遞新聞訊息的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