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黑乌龟 新战士 棕蓑技艺传承

人气: 6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许美瑶/云林采访报导】蓑衣是早期农民使用的雨衣,随着时代的变迁,蓑衣已被塑胶雨衣取代而走进了历史。云林石龟溪文史工作室藉由推动“棕蓑衣”的缝制教学与成果展,让技艺得到传承,也让地方特色得以弘扬。

云林县“石龟溪”地区是台湾传统“蓑衣”技艺的发源地,石龟溪文史工作室负责人叶宗和先生为保留乡土文化,特别邀请了当地耆老指导年轻人蓑衣缝制技巧,经半年训练学习,已有一番成果,现场展示各式各样的蓑衣,吸引了好奇民众的参观,部分民众还利用这难得机会穿上蓑衣体验一下当年农村生活的情境。

蓑衣最主要是它具有防雨、保温的功能,虽然厚重但很通风,不会像穿雨衣时有闷热的感觉。一套蓑衣可分成上下两截,上衣宽肩,便于农民于农田挥动手臂工作,下截部分像围裙,长度及膝,外形就好像一个战士的战甲,而且不易被利器戳破,又有黑乌龟、新战士的称号。在日据时代可说是“管制品”,只有石龟溪地区才可制作。

云林传统蓑衣制作是以棕绳编织而成,当时从事棕绳搓揉工作的妇女,多半把棕丝放在大腿上搓揉,长久以来造成她们的腿部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于是有句台湾谚语“石龟溪的查某真水,但是乌脚腿”。

蓑衣乃先民智慧遗产,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勾勒出农业社会一幅非常美丽的景象,可见蓑衣至少已沿用了一千多年。

云林县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陈淑雀表示:“谢谢叶宗和先生把石龟地区这个很传统的东西带出来,成为地方的特色。也希望借此让所有的新新人类、小朋友,都能够了解过去传统文化。”

石龟溪文史工作室叶宗和希望这项技艺能持续承传下去,让蓑衣制作手艺更精致,能成为云林县的乡土教材。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