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肠病毒斗士 张銮英埋首研究盼孩童远离威胁

人气: 41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5日报导】新世纪女性勇敢追梦系列专题报导二(中央社记者刘嘉韵台北十五日电)时入春夏,正是肠病毒的好发时节,褪下医师白袍的张銮英,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她不能像一般母亲只能选择消极地躲避肠病毒;从七年前,肠病毒七十一型首度在台湾肆虐起,张銮英就投身相关研究至今,她希望揭开肠病毒七十一型的神秘面纱,让所有孩子都能远离肠病毒的威胁。

现任台大医院小儿科主治大夫与台大医学系助理教授的张銮英,回忆起西元一九九八年的肠病毒疫情,仍忍不住哽咽。

她说,当年这场儿童黑死病在台湾夺走七十八名孩童的性命,第一起肠病毒七十一型致死病例,发生在当年的四月三十日,地点是林口长庚医院,当时张銮英刚生完第一胎、坐完月子回到工作岗位林口长庚医院的第一天,就面临和死神抢夺孩子性命的抗战。

张銮英回忆说,因肠病毒重症致死的个案,每一案例都怵目惊心,那些本来只有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峡炎等普通肠病毒临床症状的孩子,却在短短几天之内,出现高烧不退、昏迷等症状,当父母察觉状况不对、送到医院急诊插管后,医护人员看见粉红色的泡泡不断在管子里面浮现,接着就冒出鲜血,“孩子临死前,几乎都烧到四十度以上,管子冒出鲜血是肺水肿、肺出血的症状”。

这些本来还活蹦乱跳的孩子,为什么送到医院急诊后,却回天乏术?不但父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就连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感到相当震惊、难过与害怕。

张銮英告诉中央社记者,这些孩子发病初期,并没有延误就医,也没有误诊的状况,但失去孩子的父母亲们,要求医生给个交代,甚至还有人控告医生。

张銮英指出,医生们在不解的状况下,一开始只能以败血症或心肌发炎致死作为回答,但每个医生心里都有问号,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在短短几天之内猝死?

答案只能从死亡的孩子身上找到,但依照传统观念,大部分家属不愿让孩子的遗体接受解剖,直到当年六月,才有家属在医生不断劝说下,同意捐出孩子的遗体供医师解剖做研究,而当年全部死亡孩童,只有两名家属愿意捐出孩童遗体。

“做医生最难的事,就是没有能力救人”,张銮英说,她总是用这句话自省,在一九九八年的肠病毒风暴席卷台湾后,基于好奇心以及做医生的使命,张銮英决定投入肠病毒七十一型的临床研究。

她说,她不求名誉,只求过程,但在资源缺乏的情形下,多年漫长的研究工作特别艰辛。

张銮英表示,肠病毒重症的死亡率,已从一九九八年的百分之八十,降到现在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但许多被医生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小朋友,都有神经或呼吸系统后遗症,有的孩子手脚活动不方便、有些人无法自主呼吸,有些有后遗症的孩子,却也慢慢恢复健康。

多年来对这些孩子的持续追踪,大多是自掏腰包做研究,张銮英却甘之如饴。她始终认为,女性的特质之一就是有耐力,既然有了目标,就要勇敢追梦,努力向前走,绝不放弃。

五十五年次的张銮英说,看到小孩子逐渐康复,就感到高兴,并不奢求任何回报,“人要往有希望的方向想”,只要有一个孩子康复,就期待下一个孩子也能好,因此,她一头栽入肠病毒七十一型的相关研究,期待肠病毒能像小儿痳痹一样,不再是孩子的天敌。

肠病毒七十一型从来没有在世界其他国家造成像台湾地区这么严重的疫情,因此,在张銮英等台湾医疗研究人员努力下,台湾在肠病毒七十一型的研究上,在国际医界占了相当的份量,医生们投入的心力,也逐渐获得成果。

仅管如此,张銮英认为,台湾在肠病毒七十一型的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尽管踏出了一小步,但相关研究工作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