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焦点评论╱声请释宪政治化 徒伤司法尊严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田世昊╱特稿

只要有三分之一立委连署,依法可声请释宪,这是立委的权利,但如果只是希望藉由大法官会议释宪,解决在立院居于弱势的僵局与现实,或是将释宪声请的动作,当做政治操弄运作的工具,恐怕对司法与大法官会议都欠缺基本的尊重。

过去立委释宪,必须透过立院院会决议方可声请,民国八十二年修法后,增订立委总额三分之一以上,得声请释宪的新规范,才开启声请释宪的另一途径。

几年下来,立委透过连署声请释宪的案件超过五十件,范畴囊括各领域,其中更不乏对政治发展与人民生计造成重大影响的重要释宪声请案。立委肩负民意付托及立法使命,能透过释宪厘清法律疑义,回应民意呼声,当然值得社会肯定。

但实际情形,多数立委提出释宪声请,其实都落入大法官会议“不受理”的下场。

大法官岂敢将三分之一以上立委的声请置若罔闻?只因其中有人要大法官解释立院尚在审议的草案、有的是声请文目的不清、语焉不详、有的则是要大法官对同一议题一释再释,更有甚者只是将释宪做为作秀手段、赶搭议题风潮,事过境迁后,大法官要求补充说明文件时,反而置之不理。

民进党团近来一再的释宪动作,当然不能完全视为无理之举,在野党的部分作为确有应受訾议之处,但民进党提出的许多释宪内容,其实属于国会自治范畴,属于朝野应在立法院内解决的争议,却在会期将届之际,逐一“倚赖”大法官会议,让人感觉在政治竞逐上失利的民进党,是想从司法讨回这一会期的委屈。

民进党在野时,常将声请释宪,做为对抗威权的途径,而对于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有人则批评是“司法问题以政治解决”,将司法视为政治附庸;如今执政的民进党,若想以声请释宪,当成凸显政治争议的手段,动不动就声请释宪,其实也只是一种“政治问题以司法解决”,同样希望司法能为政治服务;不仅可能有损司法院大法官会议的尊严,与过去在野时期声请释宪的出发点相比,可说是今不如昔、相去甚远。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