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电采购文化未改 全民不埋单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欧祥义特稿) 原本应该要擘划台湾未来能源供应及各部门因应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的全台能源会议,却变质成众人为调涨电价背书大会,政府若不解除台电每年超过百亿元的政策任务支出,及台电内部浮滥的采购文化未作整顿改善,单单以燃料上涨作涨电价的理由,我们实在难以接受。

根据台电的预估资料显示,今年夏季电力系统净尖峰供电能力约为3606万瓩,尖峰负载为3037万瓩,系统备用容量率为18.7%,也就是有673万瓩的发电装置是处于备而不用的闲置状态,电厂过度设立造成电力过剩,这些几近浪费的投资成本不应由全民来负担,全国能源会议中有人主张涨电价来达成“以价制量”的节能目标,这是说不通的。

主管官员或学者在主张电价调涨前,应该先到台电全国各大电厂的备料仓库看一看。原因在于各电厂浮滥的采购文化,使得台电每年购买电厂专用配件(即所谓呆料)的金额平均至少在50亿元以上,依台电内部最近曾作的一份调查统计资料,全国各电厂的呆料账面总值金额为1734亿元,其中核一到核三厂呆料金额分别为16亿元、20亿元及21亿元,高居各电厂之冠。

台电浮滥的采购文化,在于各电厂的厂长或主管处长有权直接决定采购的品项,总公司总经理或董事长无从插手,尤其当有厂长、处长要退休时,主管的电厂往往在半年前会出现大额的配料采购,个中缘由不足为外人道也。

荒唐的采购文化已到嚣张程度,举例而言,通霄电厂去年备品史无前例地采取“统购”模式作限制性招标,既然是“统购”理论上应是全年所需备品一次购足,结果通霄电厂分别于去年3月及10月各举行一次备品“统购”招标,采购厂商均是同一家,总采购金额为8亿元;核三厂去年采购低压汽机叶片固定座,竟分成设备、检修及顾问服务3个标,总金额为3亿元,恰巧限制性招标的对象也是与通霄电厂同一家,这种现象应如何解释?

一位曾任台电高层主管就曾私下感叹,各电厂大肆购买呆料,主管再拿回扣,这种台电次文化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但总管理处无法介入,实在是电厂经营人才难寻,尤其是核电厂管理人才,根本没有可取代性,所以才会对这种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出事就好。

台电内部调查将呆料以5年为单位逐项统计列册,占比重最多年限是5到15年,也不乏有25年以上未动用呆料。

浮滥采购呆料的文化没解决,台电连说调涨电价的权利都没有,不要拿全民的血汗钱来供养少数不肖主管。

还有,台电采购燃煤的成本竟然是民间的二倍,根据92年度的数据显示,民间电厂发电每度的燃煤成本是0.247元,台电同时间的数字却是每度电0.776元,“一只牛剥好几层皮”,一位台电主管如此形容台电的燃煤采购文化。

层层索贿造成台电购煤成本金额居高不下,数字摊开来根本禁不起检验,去年台电的购煤金额是427亿元,依上述与民间电厂的采购成本推论,至少有200亿元是转到私人口袋中,请台电把购煤成本摊在阳光下并与民间电厂作对比,再来谈电价是应该上涨还是降价。

政策任务的支出也占台电成本极大比重,就像台糖赔钱替蔗农制糖的型态一样,台电替政府收购汽电共生、风力发电、小水力等再生能源,每度电的平均收购成本是2元,台电输电及配电成本是每度电0.4元,但是每度电的平均售电价格是2.05元,台电赔钱在替政府执行能源政策,照理说,此部分应由经济部能源局每年编列预算,补贴台电政策任务亏损,政府不应便宜行事,趁燃料涨价时作借口由全民来埋单。

台电在91年及92年时,年度税后盈余各高达249亿元及243亿元,也没有听说要反应成本调降电价,今年预估亏损金额约为140亿元,以台电的资产规模来看,实在是小儿科,89年停建核四110天,直接与间接损失超过135亿元,也没听到台电哼一声。

人民已经够苦了,台电的采购文化未作改善,及政策任务损失没有厘清,政府不要再来谈涨电价的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