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70万元老本 单车闯天下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2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忆红╱专题报导

姜忠华在开设七号公园自行车店之前,是中华职棒联盟的场务组长,后来因为中华职棒联盟缩编,他只好离开了,那一年他35岁,但经过5年后,姜忠华已是拥有2家自行车店的老板。

姜忠华说:“危机也是转机。”35岁创业,少了年轻人可以“失败、再创业”的机会,因此,他选择相对于卖蛋塔、泡沫红茶等,稳定性更高的自行车店。他表示,以前一直都是在运动相关的领域,对其他行业并不熟悉,也是选择与运动相关行业的原因,而且骑自行车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入门运动,更不会有退流行的问题,尤其自己也很喜欢骑脚踏车,结果顺理成章地就这样开了自行车店。

姜忠华强调,台湾虽然是全球自行车制造生产基地,但根据调查,国内自行车市场每年仅有约有70万辆,而且大多被前2大品牌垄断,因此,创业进入此种非专卖店式的第3类自行车店,门槛不低。他回忆创业之初,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实施周休2日,持续透过管道与国内自行车厂商慢慢建立关系,更要有“识货”的能力,否则下订的数量不多,成本就压不下来,但如果下订到一定的数量,却因为市场卖相不佳,卖不出去,就会积压资金而垫高成本。

开店篇╱挑选同行附近落脚

记者王忆红╱专题报导

“当年台南帮大老吴修齐要开布庄时,一位长辈跟他说,一定要去迪化街开店,捡别人剩下的就可以了。”喜爱看书的姜忠华熟记这句话,所以第一家店就选择在建国南路、大安森林公园旁。

姜忠华说,假日许多家庭都会去大安森林公园玩耍,那里也是骑脚踏车的好地点,而且人潮流动性高,再加上有一家知名品牌的脚踏车连锁店也在那里,因此,就决定在附近开店。

经过2个多月的寻觅,终于等到有一家店面要出让,姜忠华毫不犹豫地租了下来,慢慢地在经营步入轨道的4年后,选择人潮流动性高的基隆路,开设第二家分店。

“除地点选择得好,奠定基础外,还可以搭配自行车周边相关产品销售,以增加营业额。”姜忠华说,所以建国南路店在开店之初,因为当时滑板车相当风行,也搭配销售滑板车。

又根据他的经验,一台自行车约使用2至3年,消费者才会换车,为考量部分消费者讲究配件搭配,再搭售自国外引进的自行车相关周边产品,例如自行车安全帽、进口自行车服、水壶、心跳表等,让爱好自行车的消费者能一次购足,更达到提高营业额的效益,目前配件器材的营业额甚至已与自行车不相上下,约各占营收的一半。

价位篇╱平价高贵双店并行

记者王忆红╱专题报导

“1辆脚踏车要卖21万元,有没有搞错啊?”七号公园自行车老板姜忠华表示,这辆超级铁人用的脚踏车,除了材质特殊昂贵,更是90%纯手工组装,当然有不平凡的身价。

事实上,七号公园自行车过去曾引进1辆售价相当于中古汽车的自行车,约半年的时间,就找到了他的主人。姜忠华看准现代都会人在健身运动上,花费愈来愈不手软的趋势,去年6月将七号公园自行车第2家分店,设在信义计划区周边的基隆路上。

他说,选在这边除了与房东相识,每月店租约12万元,较为便宜外,由于附近办公大楼林立,上班族较少有时间运动,有许多客户买了自行车之后,改为骑车上班,同时达到健身目的,而且这边的外商不少,因此,大约有1/3的客户竟然都是外国人。

姜忠华5年前的第1家店开在建国南路、大安森林公园附近,店名直接取为七号公园自行车,投入资金70至80万元,其中30至40万元购置脚踏车,扣除每月房租4.2万元,及人事、装潢、水电等费用后,约3年后回本。姜忠华指出,自行车店的毛利率约20至30%,可以说并不高,但却稳定,比较不会因为风潮、流行变化而盛衰。

在获利稳定下,去年开设基隆路的第2家店,为了让2家店有所区隔,建国南路创始店走平价路线,基隆路则为高档自行车,所以装潢费就约150万元,脚踏车的周转金70至80万元,目前1年营业额约1500万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