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薛暮桥——亲历乌托邦毁灭的一代共产党经济学家

傅国涌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8月1日讯】 101岁的共产党内经济学家薛暮桥走了,他穿越了长长的一个世纪,他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学院训练,不是一个书斋学者,他的所有经济学知识几乎都是从自学尤其是实践中得来的,从1932年他开始从事农村调查,写出第一篇《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以来,60多年间,他的经济观点前后虽有很大变化,但始终带有意识形态的烙印。1949年以后,他从理论层面到制度层面参与设计建构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被誉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开拓者”。在历经“文革”的磨难之后,他又参与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他的理论思考和实际努力对于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贡献之大是局外人往往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他用生命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济变迁和沧桑,从1999年7月起他就没有离开过医院,世人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但病房的监护仪器显示,他的脑波仍在活动,他的思考没有停息,他告别人间时面容安详,他已做了他那一代人所能做的。作为上个世纪初出生、直接经受过“五四”洗礼的一代知识分子,薛暮桥虽然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乌托邦献身的不归路,并身居高位。但他在本质上仍是单纯的、天真的,也正是这一品质,才使他坦然地面对了国民党的黑狱和共产党的牛棚。

1927年6月,他加入共产党不过3个多月,就在杭州被捕入狱,直到1930年12月才重获自由。正是在铁条分割的三年半中,他开始学习苏联布格达诺夫的《政治经济学》和日本河上肇的《资本主义经济史》等经济学著作。“文革”当中,他被错误地戴上 “经济学界反动学术权威”、“走资派”等大帽子,挨批斗,住牛棚,蹲干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多年致力于写作《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认真总结过去20多年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批评违背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提出要按客观经济规律行事,并在理论上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这本书自1979年12月问世就大受欢迎,甚至成为经济学的教科书,发行上千万册,还被译成了多种文字。

早在1934年,薛暮桥就创办了《中国农村》月刊,长期关注底层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写出了《农村经济基本知识》、《中国农村经济常识》等一系列著作。1949年以后,他先后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兼私营企业局局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但他身上没有官僚气,更多的是书生气、学者气,不断地想问题,从1953年到1957年,他先后发表《价值规律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再论计划经济与价值规律》等文,强调计划管理的范围不能无限扩大,国家必须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要在适当范围内让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直至1963年,他还发表《价值规律和我们的价格政策》一文,指出价格必须以价值规律为依据。在熬过“文革”的炼狱之后,他意识到过去的经济体制非改不可了,他的文章、讲话处处强调价值规律、市场作用,1980年,他受命组建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出任总干事,先后主持提出了《关于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以及关于财政管理体制、银行体制、外贸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对于推动经济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十几年中,经济改革的每一步,从理论上突破禁区到体制改革方案的设计,几乎都凝结着他的心血。他一贯强调价值规律,这和他后来逐步接受商品经济的概念乃至市场经济的概念是一脉相承的。

在经济学普遍弥漫着铜臭味的时刻,薛暮桥这一辈人身上的理想主义情结确实让人唏嘘不已,尽管他的经济理论还带有旧时计划经济裹脚布的痕迹,但他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而且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思考,他的局限乃是时代和知识结构的局限。对今天来说,也许薛暮桥的经济理论可以被超越,他的观点可以存疑,但他的经济观不是僵化的、停滞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他不断地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抛弃过时的、错误的观点,不断反省、不倦探索的勇气和真诚依然值得肯定。(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美女招商不过是“本能经济”
傅国涌:“教育公平不是梦”?
百年毋忘光复会
章天亮:慈悲与惩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