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社福团体观点╱缺乏配套 希望她多想想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周富美、苏孟娟╱台北报导〕对于孙吉祥未婚妻李幸育取精留后一事,社福团体多建议她应慎重考虑。

台湾妇女团体全国联合会秘书长何碧珍认为,生儿育女责任重大,就算真的顺利取精生子,未来孩子的成长之路也将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

台湾少年权益与福利促进联盟秘书长叶大华强调,单亲家庭不一定不好,但在目前社会支持体系与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是否能保障孩子应有的权益?值得深入思考。

中华民国伦理研究学会理事长李聪熙认为,李幸育展现人间至情,令人动容及感佩,但他建议李幸育要深思熟虑再下决定。

台湾妇女团体全国联合会理事王琼枝认为李幸育的哀恸逾恒及想法令人心疼,她尊重李幸育的选择,但因事件攸关孩子与男方家庭甚至李幸育的未来,盼李幸育冷静思考。

——————————————————————————–

专家观点╱死后取精 不能违反伦理

〔自由时报记者洪素卿╱台北报导〕虽然人工生殖法处于法律空窗期,但医界以及伦理学专家均认为,这并不意味死后取精生子毫无限制,除了不能违反社会伦理,还必须在不违背死者生前意愿、考虑孩子福祉等利害关系人的情况下施行,医师行为才不至于失当。

台大医学院社会医学科副教授蔡甫昌表示,在法律空窗的情况下,应以伦理为标准;而所谓伦理,也就是社会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同时还必须兼顾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及个案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冲击。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曾启瑞教授赞同卫生署态度转弯,并认为是人情法理兼具的决策。但他强调,此举并非表示往后所有人都可以要求在丈夫往生后生个孩子!他认同这起个案取精,但不建议马上进行人工生殖,以免因为悲伤影响判断力,而做出不成熟的决定,日后后悔生下这个孩子。

——————————————————————————–

宗教界观点╱赞成反对 宗教界有歧见

〔自由时报记者林良哲╱台中报导〕针对陆军十军团装甲旅战车营连长孙吉祥因公殉职,其女友李幸育取精留后一事,台中市宗教界的看法各异。

天主教台中教区本堂指出,生命乃是上帝所赐,不得任意杀害,也不能由人为的力量产生,因此全世界的天主教徒不但反对堕胎,更反对以人工受孕方式产生人类的生命。

基督长老教会牧师苏惠贞也说,站在信仰的立场,基督教认为生命的起源是上帝,因此对于所谓“死后取精”一事表示存疑,在道德及宗教信仰方面,都可能让人类的主体性消灭。

但道教的立场则不同,台中市东区乐成宫总干事林安乐指出,国人普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孙吉祥因公殉职,其相恋十多年而未能结成连理的女友李幸育有意取精留后,情有可原,只要法律允许,他认为应该可行。

——————————————————————————–

家扶受助儿 愿当孙家义子

〔自由时报记者张聪秋╱田中报导〕从八十八年七月起,上尉连长孙吉祥抱着帮助贫困学童、回馈社会的心情,成为彰化家扶中心永久认养人,六年来不曾间断,而长期受他帮助的学童张瑞友,目前已是彰化县田中国中二年级学生,得知照顾他的孙叔叔走了,瑞友九日写了一封信,他说,虽然没见过孙叔叔,但他一定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会让孙叔叔失望。

孙吉祥长期认养济助的家扶受助个案张瑞友,昨天获悉六年来默默帮助他的好人竟然意外身故,与妈妈陈碧棉悲从中来,难过得相拥而泣。

陈碧棉哽咽地说,这么好的人,上天不该这么早就把他带走,如果孙家不反对,她愿意让瑞友当其干儿子。

面对心目中的大恩人“孙叔叔”意外丧生,十五岁的瑞友心情跌落谷底,他说,爸爸十年前病故,家计全靠妈妈当保母或清洁工赚取微薄薪资维持,从他就读小学二年级起,孙叔叔长期资助他的生活费,连生日或过年时,孙叔叔还会寄送礼金,他都用在缴学费、购买文具和参考书。

张瑞友昨天写了一封感谢孙吉祥的信,字里行间流露他的不舍,他说,“虽然我没见过孙叔叔,但我很敬爱他,虽然没有机会报答他,但我会用功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才不会辜负孙叔叔对我的期望。”

评论